首页法院聚焦 > 正文

脱薄争先检阅台|将纠纷实质化解在诉前

发布时间:  来源:人民法院报

  反腐资讯网据人民法院报讯:“真没想到法院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一大难题,现在工厂生产稳定,职工安心。”

  “拿到补发的工资,正好付了我母亲的治疗费,相山区法院很赞!”

  2024年9月24日,记者来到安徽省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一家食品生产企业,听到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争先恐后表达对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法官的感激之情。

  2024年8月,相山区法院渠沟镇人民法庭负责人徐继东得知这家企业和178位员工发生劳务纠纷后,第一时间赶到设在相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涉企纠纷联调中心,和管委会会商如何化解这起群体纠纷。

  “法庭干警耐心向员工代表释法说理,想方设法找到每位已离职的员工,连续一周加班加点确认每位员工的欠薪数额,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令我们敬佩。”相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信访办主任吕东对记者说。

  “法院和管委会共同把百姓的欠薪问题当作头等大事办,促成178位员工和企业达成分期付款的调解协议,快速将纠纷化解在园区,企业生产不受影响。”相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丁向前说,“同时促进了我们对园区企业工资发放实现闭环管理,减少类似纠纷的发生。”

  这是相山区法院“走出去”指导调解,从源头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生动实践。

  与此同时,相山区法院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扎实做好诉前调解工作。

  “2024年年初,我们深刻反思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有院党组主体责任落实不够有力;矛盾化解的‘前端’工作抓得不够扎实;进入诉讼后,诉前调解走程序较多。”相山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崔晓光坦言。

  为了将纠纷实质化解在诉前,相山区法院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8位具备法律知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特邀调解员,专门从事诉前调解工作。

  “我们一改以往将案件一派了之的做法,根据不同案由,由业务庭法官对口指导特邀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针对性强,减少程序空转,力求纠纷实质化解。”相山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尹书华说。8位特邀调解员自2024年5月正式上岗以来,与多个调解组织共同发力,到11月底诉前调解成功案件2948件,分流了全院43.88%的民商事案件。

  建立诉前鉴定与诉前调解衔接机制,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人身损害赔偿等纠纷全面开展诉前鉴定工作,办理诉前鉴定案件245件次,实现调得好、判得快。以保促调、以保促执,通过发放诉前财产保全告知书,高效办理诉前保全案件343件,同比上升15.49%,提高了案件自动履行率。

  从“结案了事”向“案结事了”转变,成为相山区法院法官的自觉行动。2024年以来,案件调解成功率同比上升12.99个百分点,有34.6%的民事诉讼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实现了案结事了。

  “更新司法理念,改进管理方式,从我带头做起。”崔晓光表示,尤其是审判管理的前端工作,紧紧抓住院庭长“关键少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绝大多数”作好表率。

  压实院庭长带头办案和监督管理双重责任,全面落实“阅核制”“四类案件”监管等制度;实行审限变更“一把手”审批制度;发回重审案件一律由院长、副院长办理。院庭长从过去不敢管、不会管、不想管的思想向履职担当、主动监管转变;由过去事后监督、结果监督的被动状态逐步向事前预判、过程监督的主动状态转变,促进案件办理质效稳步提升。2024年以来,相山区法院院庭长共办理案件4240件,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161件,多个业务庭负责人办案数远超平均值,用身体力行彰显担当作为。

  对标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行审判质效“红黄榜”通报机制,发布“红黄榜”6期,约谈质效靠后的法官及庭室负责人15人次。发挥考核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在晋级晋职、评先评优、绩效工资分配中,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提拔3名业务庭副职,按照程序退出员额法官3人,新晋员额法官3人,激活了队伍的内生动力。

  “案-件比”是衡量法院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的标尺之一。2024年1至11月,相山区法院“案-件比”为1.3,同比下降0.24,审限内结案率同比上升3.98个百分点,实现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全部指标进入合理区间。

值班编辑:杨斌 审核:袁建领

相关文章

电脑版 手机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查询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管

《反腐资讯》内参官方网站

反腐资讯网    京ICP备2023034612号

《反腐资讯》内参出版刊号:京内资准字第L0062

投稿邮箱:ffzxnc@163.com 监督电话:1850106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