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察视线 > 正文

西宁市人民检察院激活检察监督新动能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长安网

反腐资讯网讯:近日,“法治护航新征程 共筑平安青海新‘枫’景”西宁行采访组走进西宁市人民检察院,了解该院锚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目标,将党建引领作为数字检察发展“红色基石”的背后故事。

党建引领“数智先锋”

“既要懂法律,又要通技术,还要有冲劲!”面对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和闪烁的警示图标,西宁市人民检察院一名年轻干警一边熟练操作鼠标,一边向记者介绍该院数字检察工作的核心要义。

走进会议室,正在召开数字检察工作专题会议,讨论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这里既是党建引领的前沿阵地,也是科技赋能的实战现场。

近年来,西宁市人民检察院通过建强青年党员攻坚队伍、完善一体化推进机制,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数字检察创新动力,为科技赋能检察监督定向领航。同时,以数字赋能为检察工作“提质抓手”,用模型研发破解监督难题、用数据应用提升办案质效,推动数字检察从理念破冰走向实践落地,成功实现“三个突破”,让“党建红”与“数字蓝”交相辉映。

为提升队伍“数字战斗力”,西宁市人民检察院通过调度会破解难点、现场观摩学经验、专题培训强技能、跨部门交流拓思路,持续强化干警数字检察理念,用科技手段破解监督难题。如今,“党组主阵、部门融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一体化格局已然成型,党建与数字检察同向发力,为继续突破打下坚实基础。

原创模型立“西宁标杆”

“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聚焦什么。”西宁市人民检察院紧扣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从“小切口”入手激活“数据潜能”——全域全量全时采集内部数据,打通数据共享渠道,让“沉睡”的信息变成“会说话”的监督利器。

截至目前,西宁市人民检察院原创性建成并应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老年人高龄补贴等新领域法律监督模型46个。在首届全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13个参赛模型获奖,9个模型成功上架全国法律监督模型平台,实现数字检察从“从无到有”到“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

“法律监督模型不是‘花架子’,要能解决真问题。针对检察实践中的监督难点,西宁市人民检察院对已建成的模型进行‘精装修’,进一步优化算法、完善功能,让模型更贴合办案实际、更具实用性。”西宁市人民检察院综合业务部副主任惠凯明说。

截至目前,通过模型应用,西宁市人民检察院监督立案11件、撤案50件,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22件,制发检察建议266份、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212份,挽回经济损失1257.4万元。从刑事检察到公益诉讼,从民事监督到行政检察,“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实现全覆盖,检察工作质量与效率显著提升。

联动发力守护民生福祉

“不仅要办个案,更要促治理!”这是谈及案件办理情况时,西宁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提到最多的一句话。

近年来,西宁市人民检察院以数字模型为抓手,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痛点,在残疾人“两项补贴”监督、非法取水整治、最低生活保障核查等民生领域精准发力——立案68件,制发检察建议36份,督促违规款项退款1.25万元,切实守护群众的“钱袋子”“好日子”。

更重要的是,西宁市人民检察院针对模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主动与司法行政部门沟通协作,会签16份联动机制文件,推动“个案监督”向“系统治理”转变,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

“西宁市人民检察院将以更强的党建引领推动数字检察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强化模型应用、深化成果转化,让数字技术更好辅助监督办案、优化监督管理、助力检察为民、深化源头化解,为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扬起高高的‘红帆’。”西宁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

相关文章

电脑版 手机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查询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管

《反腐资讯》内参官方网站

反腐资讯网    京ICP备2023034612号

《反腐资讯》内参出版刊号:京内资准字第L0062

投稿邮箱:ffzxnc@163.com 监督电话:1850106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