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协调、部门联动”解纷工作法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雅尔塞镇 2023-11-09 16:28:40 来源:中国警察网
雅尔塞镇辖7村1社区,有13个民族,居住分散、风俗多样、文化多元,镇党委在社会治理中融入“和为贵”理念,针对难以化解的疑难复杂纠纷,坚持资源整合、力量聚合的“一站式”解纷思路,构建了政法委员牵头,综治中心统筹,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法庭协调联动的解纷机制。
一、推动力量融合,共织依法化解纠纷“一张网”。为便于群众随时随地反映诉求,镇政法委员牵头抓总、全面负责,调度各有关部门单位力量,构建“由谁干、干什么”职能清晰的从“群众家门口”到“矛调中心”解纷服务全流程。一是用好多元力量连通“最初一米”。以综治中心为“指挥部”,用好村(社区)干部、调解员、网格员以及乡贤、“五老”、志愿者等力量,织密调处网络,形成群众家门口200米内有人调处的矛盾纠纷吸附圈,实现小矛盾有专人上门化解、大矛盾有机制导入“一站式”解纷体系。二是用好“四所一庭”下延“法治资源”。着眼方便群众就近找到法治资源,派出所下沉警力16名,8个村(社区)全部建成警务室并配备警务助理,实现治安管控扁平化;司法所组织8名村(社区)法律顾问、17名法律明白人常驻村(社区),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2名“常设法治调解员”;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4名执业(工作)人员每人加入2个村(社区)居民微信群,方便群众日常法律咨询;人民法庭延伸触角,8名干警对接村(社区)法官工作站,为群众提供“送上门”的诉前调解服务。三是用好综治中心“一站”终结矛盾。着眼群众向上反映重大疑难问题的需要,镇综治中心设立“一站式”矛调中心,3名人员负责窗口接待群众,2名人员负责基层上报、部门流转、上级指派等矛盾纠纷的转办、督促、回访工作,“四所一庭”以机构负责人挂点联系、工作人员值班轮驻的形式参与日常化解,其他的镇职能部门以及村(社区)负责人随叫随到,最大限度实现矛盾纠纷集中会诊、一站化解。
二、推进手段融合,共答依法化解纠纷“一张卷”。为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和“四所一庭”各自职能,形成合力优势,明确“首问负责、分级分类、归口处置、全程跟踪”程序,打造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闭环链条。一是简单纠纷就地化解。针对全镇50%的矛盾纠纷为邻里、旅游等简单纠纷的实际,落实人民调解员、警务助理、网格员首问负责制,由首问责任人当办尽办、能调尽调,就地化解。需要其他机构调解的提请综治中心分流交办、跟踪督办、建档备案。二是一般纠纷多元化解。对于占全镇矛盾纠纷23%的婚姻家庭、债权债务、损害赔偿等一般性纠纷,综治中心调度相关“所”“庭”或职能部门综合运用警调、诉调、访调、仲裁、公证等多种手段定分止争。在化解一起追索代耕费纠纷中,镇法庭依申请对价值50万元的标的物采取诉前保全,确保了人民调解协议当即履行。三是疑难纠纷联合化解。对于占全镇矛盾纠纷25%的农业生产、征地补偿、文旅开发等疑难复杂纠纷,由综治中心提请政法委员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四所一庭”会商会办、联合调解,努力实现“事心双解”,做到矛盾不上行、风险不外溢。
三、推动机制融合,共下依法化解纠纷“一盘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协调联动高效运行,管长久、利长远。一是建立网络服务平台。以信息化助力“一站式”,镇综治中心牵头打造“码上办·马上办”综治直通车平台,整合“四所一庭”及其他相关部门数据资源,打通线上衔接联动化解纠纷渠道,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化解、隐患举报、生活求助等指尖上的服务。二是建立工作联动体系。为提升相关部门单位协调联动质效,建立了排查受理、分类转办、会商会办、调处化解、回访评价等工作制度,通过“日小结、周分析、月研判、季总结”,科学评估矛盾纠纷,确保防范在早、处置在小。三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衔接联动化解矛盾纠纷考评体系,综治中心每季度对各部门人员量化考评,全年评价结果作为评奖评优、干部推荐的重要依据。对参与矛调的志愿者等以矛盾化解量给予补贴,激励基层法治力量更多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
本网编辑:程林青 审核:袁建领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