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廉政文化 > 正文

廉语清风 | 涵养“不自是”的品格

发布时间: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反腐资讯网讯:《道德经》云:“不自是,故彰。”意思是说,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够是非分明。“自是”,是指认为自己正确,形容主观不虚心的态度,常常表现为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世上聪明的人,总是以“不自是”为警,因而能够不断进步,干出一番事业。

清乾隆年间,福建平和县有一位叫曾萼的官员,官至直隶连州知州,他为官的准则是“不敢自是,无负此心”。无论是诉讼办案还是调解民事纠纷,务求公平公正。他曾这样对下属说:“我们只要不自以为是、不偏私护短,就不会辜负自己的良心。”曾萼曾在多地为官,都留下“公正清廉、政绩斐然”的好名声。

古人有言:“人一生大罪过,只在‘自是自私’四字”。“自私”为百病之源。古人把“自是”摆在自私之前,可见其危害不可小觑。尤其是为官从政者,更要保持“不自是”的清醒,涵养“不自是”的品格,方能在人生之路上行稳致远。

不自是,就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鲁迅是文学大家,学识渊博,尤其是文字犀利的杂文,被人们称为“匕首”和“投枪”。但鲁迅却十分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人们推崇他的作品,他却认为那只是“时时随风而逝”的“许多小小的想头和言语”。刘半农曾提议他参评诺贝尔奖,他却说“还欠努力”。他洞察社会也深刻剖析自己,在自我贬抑与反思中,他的形象却伟岸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但不能成为“自是”的理由。无论是学识、能力还是经验,都只不过是比较优势,超出一定的范围往往就会“捉襟见肘”,更何况“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因此,无论何时都需要谨言慎行,“与人共而不骄”。

不自是,就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俄罗斯文学家屠格涅夫虽然蜚声欧洲文坛,但他从不把自己当作名作家,反而放下身段,虚心听取读者的批评意见。他在小说《旅店》中曾写到一个“区警察局长”,有人对他提出批评,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局长这个职务。他诚恳地接受批评,再版时作了删改。还有人对他写的《猎人笔记》提出批评,认为笔调生硬,风格不够自由。他虚心接受,与老的手法永诀,从此开始了新的尝试,大量优秀作品相继问世。“不见己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保持“不自是”的虚怀若谷,听得进别人的批评意见,收获的不只是掌声,还有不断积累的学识与人格的提升。

不自是,就要始终保持自省的态度。当年,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在瓦子街地区打了一场大胜仗,他很是满意。在回指挥所路上,他停住脚步,把皮带往左手掌上一打,自言自语道:“彭德怀啊,可不敢骄傲,不敢骄傲啊!”而在遭受战事损失的西府战役教训总结会议上,他又说:“彭德怀呀彭德怀,你学的马列主义哪里去了?”正是因为这种自问、自责、自省的态度,令他胜不骄、败不馁,成就了“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功勋与威名。实践证明,葆有“以恐惧修省”“不敢有一毫自肆”的自律,不但能及时抑制“自是”的冲动,还能扫除思想阴霾,避免让初心蒙尘,不断坚定前行的步伐。

还需要指出的是,“自是”不是自信,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自信是建立在清醒认知基础上的自我肯定,而“自是”则是高估自己、盲目自信。有道是“自信是英雄的本质,自负是愚人的特征”。在实践中,只有自觉保持自信,摈弃“自是”,才能不断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

相关文章

电脑版 手机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查询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管

《反腐资讯》内参官方网站

反腐资讯网    京ICP备2023034612号

《反腐资讯》内参出版刊号:京内资准字第L0062

投稿邮箱:ffzxnc@163.com 监督电话:1850106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