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巧执行助企业纾困解难
2025-07-01 07:10:14 来源:龙江政法网
反腐资讯网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时有发生。如何在执行过程中既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又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的不利影响,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法院执行工作的重要课题。近日,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人民法院在执行某牧业公司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溢价拍卖成交1405头奶牛,拍卖价款达1981.6万元,实现了申请执行人债权兑现、被执行人资产增值、地方党委政府认可的“多赢”效果。
林甸某大型牧业公司向某农村商业银行借款500万元,抵押物为464头奶牛。牧业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又分别与某苗圃、某草业公司签订玉米及青贮买卖合同,价款分别为980万元及320万元。牧业公司因经营不善,未能依约偿还上述欠款。三名债权人分别起诉至林甸法院要求该牧业公司归还欠款本息,同时申请对案涉奶牛进行保全。法院审理后支持了各原告方的诉讼请求。
“公司欠我们好几个月的工资,至今未发。”牧业公司相关人员对法院的调查抵触情绪较大,也不配合工作。同时,因保全申请人担心查封的奶牛在牧业公司饲养导致价值贬损,现场要求变更保全措施,双方对案涉奶牛是变价出售还是异地扣押将奶牛交由申请人饲养,僵持不下。
办法总比困难多。考虑到保全标的的特殊性,执行局局长冯石亮立即组织执行干警及牧场负责人、保全申请人召开现场协调会,阐述现状,释法明理,告知权利义务及拒不配合法院执行可能会承担的法律责任,针对案涉奶牛变价出售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异地扣押后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研判,努力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历时5天,经过3次碰头会、15次背对背沟通,案件终于出现了转机。牧业公司表示能够按照法院的要求配合保全工作,保全申请人同意继续将所保全的奶牛放在牧业公司饲养,同时按照执行法官的意见留出宽限期,等待市场行情好转后再做处置。
随后,执行干警立即对保全标的1405头奶牛的耳号进行逐一调查核实、清点登记。仅用4天时间就全部完成,跑出了执行“加速度”。
约定的还款日期到期后,牧业公司因未履行相应的还款义务,某苗圃、某草业公司、某农村商业银行分别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林甸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通过线上线下查控,林甸法院发现除现有查封的奶牛及一些生产设备外,并无其它可供执行财产。执行法官经与当事人各方多次协调,给出了和解的方向,即用被执行人每月鲜奶销售款,经核算留存生产经营成本后,用剩余部分分期向申请执行人偿还欠款。但此方案用时较长,各申请执行人不同意放弃迟延履行利息,加之饲养的奶牛存在自然淘汰及病亡的风险,以及在牛犊归属上意见不一,导致多次商谈无果。
为此,林甸法院执行局多次召开执行专业法官会议,从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市场行情、营商环境等多角度分析案情,甚至用上了“思维导图”。
要素一:被执行人某牧业公司有较强的还款意愿,主观上希望企业尽快脱困解危。
要素二:奶牛市场出现价格回暖的“市场窗口期”,可能会出现溢价拍卖,有利于尽快处置查封奶牛。
法院告知牧业公司:“从目前情况看,你们还不具备立即还款或分期还款的可能性,一直拖下去,利息会逐渐增加,还款压力会越来越大,尽快处置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经过多次面对面沟通,最终牧业公司愿意配合法院对案涉奶牛进行评估拍卖。
近期,林甸法院对案涉奶牛进行了网络司法拍卖,一拍起拍价1812.6万元,经过134次出价,最终以1981.6万元成交,超出起拍价169万元,溢价率9.3%。
案涉奶牛顺利拍卖,不仅充分保障了胜诉当事人的权益,还最大程度减轻了被执行人的还款压力,用时7天,1405头奶牛顺利交付。目前,所有案款均在法定期限内发放完毕。
在案件执行中,法院干警没有就案办案,他们设身处地,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协调7个村民委员会将830头奶牛保留在该牧业公司饲养,帮助企业探寻“重生之路”。
下一步,林甸法院将继续秉持公正、高效、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执行手段,适度采取“放水养鱼”式的执行举措,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涉执企业“造血功能”,充分彰显执行温度,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源头活水。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