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丨共绘国家公园和合之美
2025-09-07 08:07:0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纪委网站
反腐资讯网讯: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保护强度、保护等级最高的一类。建立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生态文明体制重大改革之一,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性工程。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属地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因地制宜精准监督,护航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共绘国家公园和合之美。
靠前监督——
保障国家公园一地一域试点探索,逐步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之路
“建立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国之大者’。四川省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主体。”四川省纪委监委驻省林草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王国民介绍,派驻纪检监察组靠前监督,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与林草系统重点岗位干部开展谈心谈话,督促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相关处室厘清职责边界、主动履职尽责。
生态保护第一,是国家公园三大建设理念之一。截至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累计完成栖息地修复33万余亩,实施生态廊道建设2万余亩,大熊猫野外监测年遇见数上升至185只。
“很多人不知道,曾经以矿闻名的石棉县,其实也是中国大熊猫放归之乡。”四川省石棉县纪委监委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郑伦洁自豪地说,石棉县先后成功放归大熊猫8只,全球首只易地放归大熊猫“泸欣”就是在这里放归的。
郑伦洁之所以对大熊猫保护如此熟悉,是因为她有个特殊身份——“熊猫监督岗”工作人员。
自国家公园建设试点以来,石棉县纪委监委把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纳入政治监督重要内容,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监督组——“熊猫监督岗”,聚焦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修复、改善栖息地质量和建设生态廊道等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督促住建、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履职尽责。
石棉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但也要直面历史遗留的“生态疤痕”。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石棉县管护总站工作人员何流洋看来,进行地质灾害生态综合整治修复、水土环境综合治理、土地损毁综合治理、植被恢复等工作,需要处理开采后的矿山遗留尾矿,难度并不小。
从“负伤”的褐色大地到“复绿”的茫茫青山,石棉县纪检监察机关以有力监督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有序铺开蓄足了底气。郑伦洁举例,此前,两只放归大熊猫“淘淘”“华妍”同时被镜头捕捉到,出现在距离板厂沟尾矿库生态修复项目30公里左右的山野。这处修复项目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精准监督让废弃矿山实现了从废到新。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我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10年来,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从试点开始探索,逐步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之路。日前,首次发布的《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显示:第一批国家公园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120余处,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提升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现了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的稳步增长。
跟进监督——
推动国家公园建设理顺管理机制、压实管理责任,用铁的纪律守护绿水青山
不久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保护地司副司长孙鸿雁在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公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原有自然保护地的单一要素保护向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转变,既涉及重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又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保护补偿、社区民生发展等制度创新。
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工作环节纷繁复杂,对国家公园保护建设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也让纪检监察机关倍感责任重大,更要扎实跟进做好监督工作。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青海省纪检监察机关连续多年开展护航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监督,聚焦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等重点领域强化监督执纪。
为理顺管理体制,青海省纪委监委派出督查组通过实地调研、调阅资料、约谈指导等方式,督促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切实优化体制机制,整合园区4县生态保护管理职责成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整合各部门自然资源执法职责成立资源环境执法局,并推动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促进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领域统一、高效执法。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以来,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实施、资金运行等方面的监督工作可谓点多、面广、线长,呈现‘小远散’的特点。”青海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我们研究制定纪检监察监督与生态环境监管贯通协调工作机制,为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生态监管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确权登记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也有了“产权证”。与2015年试点前相比,“千湖美景”再现,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等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草地植被盖度提高8.6%。
八月底的武夷山,满目苍翠,碧水如绸,宛若一幅灵动的青绿山水画卷。
作为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在地的纪检监察机关,福建省武夷山市纪委监委围绕“固蓝”“扩绿”“涵水”目标,运用“纪巡审”“室组地”等协调联动方式,开展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生态保护监督、闽江上游水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等一系列政治监督,用铁的纪律护卫绿水青山。
武夷山林业资源丰富,在南平市纪委监委指导下,武夷山市纪委监委成立工作组,梳理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和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5个大类14个小项开展监督,确保监督方向不偏、角度不移。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芽一叶吐芳华。眼下,虽不是采茶季,但不少茶农仍忙得火热。武夷山市纪委监委聚焦茶旅融合发展保障政策落实、政务服务等重点,围绕茶旅项目审批、涉茶产业注册登记等关键环节,深入茶园、茶企以及相关行业部门,打出“调研式监督+精准化服务”组合拳。
“以前单纯卖茶叶,收入单一。现在通过茶旅融合,让游客亲身参与茶叶生产,不仅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还增加了旅游收入。”武夷岩茶核心产区的茶农陈国栋将茶山开放为采茶体验基地,还联合旅行社推出了制茶课程,为游客传授制茶技艺,收入翻了好几番。
全程监督——
保障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推动从破冰突围到全面推进转变
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杆样板和重要成果,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国家公园建设这一“国之大者”,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到保护生态安全屏障,全程监督护航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走出不平凡之路。
第一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都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分布着大熊猫、藏羚羊、东北虎、东北豹、黄腹角雉等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它们不仅是国家公园的重要保护对象,也是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
吉林省珲春市被称为“东北虎之乡”。7月底,夜幕下的珲春山林,一只成年东北虎带着幼崽巡山,触发了红外相机。监测人员清点数量后发现,这是极为罕见的“一母带四崽”的五口之家。
向着密林深处进发,珲春市林业局动保巡护队队长李冬伟和巡护队员们几乎每天都要步行八公里以上,攀爬、涉水是常态。“一年四季,我们都要上山巡护,记录野生动物足迹、维护设备、救助野生动物。”近些年,李冬伟也感受到两个变化:一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虎豹数量增长明显,分布范围逐渐扩大;二是巡护遇到东北虎豹等珍稀野生动物的频率也在增加。
“国家公园本来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典示范区。”珲春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府办公室纪检监察组组长雷海涛说,“虽然现在也有野生动物给村民造成财产损失的情况,但我们发挥派驻监督优势,督促林业等部门从‘管住人、关注虎’两方面发挥作用,落实野生动物损害补偿,让村民减少损失。”
与此同时,珲春市各乡镇(街道)纪(工)委结合实际,推动组织村民志愿者成立巡山队,对受伤的野生动物进行及时救助,切实增强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为确保生态保护范围“寸土不让”,黑龙江省东宁市纪委监委督促有关部门深入朝阳沟林场等区域,对界碑的稳固性、标识清晰度进行逐一“体检”。针对东宁片区监测到的野生动物数量逐年增多的良好态势,推动相关单位加强核心区植被恢复,明确管护中心、保护站等部门具体职责,配套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严格落实各项生态保护举措。
我国人口众多,国家公园范围内及周边区域分布着大量乡镇,如何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协同提升,是所有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共同课题。
海南省五指山市森林覆盖率接近90%,其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占市域面积接近63%。五指山市纪委监委做精做细日常监督,紧盯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等责任制度落实情况,围绕管控区生态恢复、饮用水源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全程监督检查。同时,进一步加大监督执纪力度,护航五指山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和黎苗特色文化优势,做好黎苗文化、热带雨林、茶旅融合三篇文章。
早在2022年11月,《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明确了国家公园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根据国家公园创建与设立程序,目前有一些国家公园候选区基本完成了创建任务,处于待设立状态;有一些国家公园候选区批准进入创建阶段,正在推进各项创建工作;还有一些国家公园候选区提出了创建申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欧阳志云说,下一步,要在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加快国家公园创建设立步伐,确保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