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俗新年货“上新” 映射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025-01-29 21:30:12 来源:人民网
反腐资讯网讯:岁序更替,盛景维新。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
穿越岁月长河,春节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亲情伦理、家国情怀的集合。时间更迭,新年俗、新年货、新年味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别样延续,也映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新年俗:文化传承呈新意
在古代,春节被视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时刻。喝腊八粥是最早拉开春节序幕的习俗之一。《燕京岁时记》详细记载腊八粥的做法。一碗粥,蕴含着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这些沿袭至今的仪式感将年味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赛博迎新春”的方式愈发多样,从贴福字到“扫”福字,从压岁钱到抢红包,从村口看戏到贺岁档大片……年俗花样层出不穷,但不变的是人们对于亲友团圆的期盼与美好生活的祈愿。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在发布会上表示,旅游过年、过文化年已经成为新的年俗。文旅部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一共是七大板块,27项主题活动。在丰富节日文旅供给方面,将推出惠民演出、非遗体验、文博展览等系列活动,比如播出“文艺中国”新春特别节目,举办迎新春美术作品展、“赏年画 过大年”“古城过大年”“点亮中国灯”蛇年灯会灯彩展示等等。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马晓龙指出,游客期待通过深度的文化体验提升旅行的品质,对此,各地要充分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优质供给,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散发新活力。
新年货:消费变迁现“新景”
古人生活相对质朴,年货种类虽不及当下丰富,却件件饱含着真挚的心意与美好的寓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中著名的屠苏酒,就是古代的送礼“爆品”。自唐代起,春节送屠苏酒、大年初一饮用屠苏酒的习俗便流传开来。
上世纪70、80年代,年货以实用为主,更贴近日常生活。散装酒、散装点心、糖果、饼干、罐头等食品成为走亲访友的热门礼品。此外,毛巾、香皂等生活用品也常作为年货出现在人们的礼品清单中。
近年来,随着采购年货的主力群体逐渐年轻化,年货清单出现了进口水果、数码产品等不少“新面孔”。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出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反映了中国市场的开放与繁荣。
此外,年货采购方式也发生变化,从传统“赶大集”到如今线上购物、快递直达,人们可以轻松购买到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商品。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2025年以来,来自欧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抵义乌的“洋年货”超万种。便捷的购物方式让年货传递更加高效,也让亲情表达更加丰富。
新年味:货畅其流花样繁
年夜饭是春节最具代表性的“年味”之一。一道道各具特色的美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年夜饭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新花样、新菜式出现在年夜饭的餐桌上。一些餐厅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年夜饭套餐,将传统美食与创新菜品相结合,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多元化需求。
在过去,受交通和物流条件的限制,年夜饭的选择往往局限于本地产品,如今发达的物流运输网络改变这一局面,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特色产品都能送达人们手中。乘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东风,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正丰富着中国人的年夜餐桌。
年俗与时俱进,是经济社会的变迁跃升;年味历久弥新,是民族文化的接续传承。亿万华夏儿女共欢庆第一个“非遗版”春节,古老优良传统与现代蓬勃活力相交融,勾勒出一幅独具特色的新春图景。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
- 深入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祝拥军调研走访湖南省海南商会
- 烟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积极推动“党建领航·圆梦安居”党建品牌建设
- 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品牌孵化基地总负责人李舰波 深入湖南浏阳市调研
- 黑龙江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艾玉芬走访慰问海林分局基层民警
- 人大、政协落马的高官 多数曾主政一方
- 中铝矿业有限公司生产管控中心抓好“331”标杆班组为安全标准化建设护航
- 昆明警方成功打掉一个养老诈骗传销团伙 维护老年人权益 守好养老“钱袋子”
- 国网华辰供电公司:电力赋能 大棚种出“好光景”
- 众志成城阻疫情,博爱奋进滑职人
- 府院联动化解行政争议 同心合力共建法治政府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