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红旗漫卷大鹏湾
2025-07-12 08:54:29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反腐资讯网讯:夏日的清晨,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湾上空飘起细雨。待记者一行赶到大鹏新区土洋村时,雨已停歇。阳光透过葱郁林木,在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的黄色外墙上洒下斑驳光影,蝉鸣声此起彼伏。
走进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的大门,东江抗日根据地的烽火岁月扑面而来。
亮出红旗心向党
1943年9月20日,嘀嗒嘀嗒的电报声送来了党中央的指示:“东江纵队为中外共知的中共游击队,你们发宣言毫无问题,而且应该强调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才能在敌后存在和发展。”
此时,距离这支敌后抗日劲旅的前身——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已过去近5年。因形势和斗争策略需要,队伍一直没公开亮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收到指示,东江纵队领导同志曾生等人高兴极了。这,对于在敌后奋战的东江抗日军民意义深远。新中国成立后,曾生回忆这段过往,他写道,“在这些日子里,我的思绪有如长河奔流,想得很多。”他想起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根据党的指示建立中共惠宝工委,成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抗战的情景;想起1940年初,部队东移海陆丰受挫,党中央指示回到抗日前线的情景;也想起与同志们并肩作战,灵活机动打击敌人的场面……艰苦岁月里,部队和抗日根据地建设几经起伏,但每到紧要关头,党中央的领导总能让队伍渡过难关,“不仅没有倒下去,相反地我们发展壮大起来了!”
1943年12月2日,东江纵队成立宣言从土洋村的一栋黄色小楼里发出:“我们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团结抗日的政策,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设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
司令部旧址陈列馆里,泛黄纸张上,成立宣言读来字字千钧,旁边展板述说着东江纵队亮出红旗后的抗战历程。在党中央指示下,这支队伍成功实施文化名人大营救、拯救美国飞行员以及情报收集等工作,为华南抗战乃至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潮涌活力生
硝烟散尽,摆脱贫困、实现发展成为昔日根据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直到改革开放前,深圳还是一个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的小渔村,更别说偏居一隅的土洋村。
1979年,党中央作出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深圳成为特区之一。当年7月,蛇口填海建港的开山炮轰然响起,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第一炮。
“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广为人知,但很多人不知道,当时负责蛇口工业区开发的袁庚,曾是东江纵队战士。”大鹏新区博物馆副馆长黄文德边走边介绍,党中央发出改革开放号召,特区建设急需人才,大批东江纵队战士从各地赶来投身其中。“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一以贯之,东江军民的爱国情怀一脉相承。”黄文德说。
从小渔村蜕变为大都市,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经济持续发展的土洋村也迎来一个又一个契机:2011年底,大鹏新区成立,生态旅游是其支柱产业之一;2022年,土洋社区被确定为红色村建设试点单位;2023年初,大鹏新区启动以土洋红色村建设为首的10个重大项目,再吹高质量发展号角……
如今,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偏僻村庄已然大变样。
走进洋村,碧海蓝天、青山绿水间,“红色堡垒村”字样熠熠生辉。村内民居焕然一新,道路整洁通畅。旧址改造、登山道建设、沙鱼涌路径提升等规划一一落地,红色文旅蓬勃发展,大街小巷变身“红色课堂”,带动民宿、餐饮等行业日益兴旺。
“到去年底,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总资产达1.4亿元,较新区成立之初增长了175%。去年股东人均集体分配2.79万元,大约是新区成立之初的14倍。”土洋社区党委副书记许扬民介绍。眼下,地铁32号线建设正酣。这条线路专设土洋站,建成后将极大改善社区交通。“到时再来土洋,一定会看到更大变化!”许扬民说。
放眼大鹏新区全域,2024年,新区接待游客19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山环水润处,新气象正热烈升腾。
薪火相传映鹏城
百年荔枝树亭亭如盖,树下,一把黄藤椅和一张黑色圆形石桌定格了时光。“这棵树比我父亲年龄还大。父亲在世时,常在树下为大鹏干部群众讲抗战故事。”凝望着荔枝树,东江纵队老兵钟声的女儿钟艺琳说。
她记得,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听完故事回家后,又骑车返回,好奇地问:“钟爷爷,你不怕吗?”“你听过‘小鬼班’的故事吗?”钟声问。
战争年代,日军侵略令无数中国家庭支离破碎,孩子们流离失所,十来岁的他们参军后被编入“小鬼班”。1944年7月21日拂晓,东江纵队飞鹰队押送俘虏行至老虎山,突然遭遇日军400余人埋伏。为掩护主力撤退,“小鬼班”抢占一处较高的稻田田基阻击敌人。
激战中,多名小战士牺牲。日军还在发起新的冲锋。班长黄友大腿被打断,身负重伤。子弹打光后,他将口袋里的《党员须知》和驳壳枪埋入稻田淤泥里,向敌人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最终壮烈牺牲。
“怕?没有哪个怕的!这是决定我们民族命运的战斗。”钟声说。
2023年,钟声去世。钟艺琳和侄子钟子昊接过接力棒,与深圳市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成员一道,投身红色文化保护与抗战精神传承。“我听着爷爷讲抗战故事长大,有时还不耐烦。直到他去世,才意识到再也听不到了。”钟子昊决心继续把抗战故事讲下去,让更多人了解那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洒满热血的土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繁华勿忘来时路。这几年,研究会成员组织徒步、研学、红色旅游,制作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发布,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东江纵队的抗日历史。最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小小志愿者”参与到历史学习、讲述与传承中。
去年底,研究会举办《东江风云 湾区新颜》绘画展,向孩子们征集作品。他们收到了几百幅画作,其中对抗战历史的熟稔和对抗战精神的理解,远超想象。
一名11岁小学生的画作,下半部分用明亮色彩勾画了一家人在草地悠闲露营,远处高楼林立;上半部分用黑灰色调画出战士英勇战斗,仅有的色彩是山头飘扬的红旗。中间过渡部分最鲜艳,象征烈士流下的鲜血。“看到的一瞬间,你就知道,孩子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钟子昊说。
在家庭影响下,钟子昊10岁的孩子也成为东江纵队抗日故事的讲述者。“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勇敢的人,驾着帆船,把英雄故事传遍世界。”面朝大鹏湾万顷碧海,这个眼睛明亮的少年说。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