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管《反腐资讯》内参官方网站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法院聚焦 > 正文

法官三次上门打通“梗阻路”
2025-07-23 08:46:34       来源:湖北长安网

导读: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人民法院南化法庭以“立审执一体化”为笔,以民生福祉为墨,在邻里纠纷、家常琐事中勾勒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图景,犹如一缕缕南风,吹散邻里间的隔阂,融化当事人心头上的坚冰,让司法为民的温度,在一件件民生案件中悄悄蔓延,得到当地政府、群众的一致好评。

反腐资讯网讯: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人民法院南化法庭以“立审执一体化”为笔,以民生福祉为墨,在邻里纠纷、家常琐事中勾勒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图景,犹如一缕缕南风,吹散邻里间的隔阂,融化当事人心头上的坚冰,让司法为民的温度,在一件件民生案件中悄悄蔓延,得到当地政府、群众的一致好评。

“路通了,我们老两口总算能踏踏实实地出门了。我今天特地过来谢谢你。”近日,在郧阳区人民法院南化法庭的院子里,古稀之年的高某拉着庭长裴东东的手,高兴地说。

三十载邻里情,一朝因路起纷争

高某与何某做了三十多年的邻居,一条不足三米宽的通道,是两家人共用的出行路。2024年10月,高某拆旧盖新时将自家院子垫高,邻居何某担心排水问题,对此产生了不满。没过几天,何某找来钢管和彩钢瓦,以“通道属自家宅基地”为由,把这条通道封得严严实实。

“我家每天都得走这条路,他这么一堵,我连门都出不去了!”高某急得团团转,多次找何某协商未果。无奈之下,高某走进了南化法庭。

第一次上门:先予执行解急盼

“大爷您别急,我们这就去现场看看。”承办法官研判后,立即联系了村委会和派出所的同志一起前往现场。高某指着墙后面的家说:“你看,路堵了人都没法走,现在想出门只能爬坎子!”

承办法官仔细查看高某家房屋周围地形,又和村书记一起翻出村里1987年的宅基地台账。“这通道是当年两家一起修的,三十多年一直共用,明显是公共通道。”村书记拍着台账笃定地说。承办法官心里有了数,找到何某组织双方协商。可任凭法官怎么劝,何某就是一句话:“不拆!”

眼看通道封堵给高某一家出行造成了安全隐患,承办法官在审查了高某先予执行的申请后,作出裁定,要求何某立即拆除障碍物。

第二次上门:法理兼顾暖人心

10月16日,先予执行裁定生效后,何某拒不履行。承办法官联系执行局干警、该村干部和消防员再次上门。

“他盖房子凭啥把地基垫高,排水流到我家怎么办?”何某梗着脖子说。面对承办法官的释法析理,何某偏执地认为自己没有错。

“无论谁有理,必须先把封堵的通道打开,有什么矛盾,咱们到法庭上说。”承办法官一边安抚情绪激动的何某,一边指挥着拆除障碍物。公用通道恢复通行。
 

第三次上门:修复情谊续温情

路虽通了,可两家心里的“疙瘩”还没消,案子的诉讼程序仍在继续。承办法官结合立案阶段已经先予执行的现实情况,作出裁决,除要求何某清除障碍物外,通道的具体宽度及高某后续可对3米宽的公用通道进行路基提高、路面平整等施工,何某不得设置阻碍。从最大限度的杜绝当事人作为邻里再起矛盾的可能的角度,为双方的后续居住生活提供一个行为指南。

原以为事情就此了结,没想到半个月后,何某又在通道边堆起了杂物,高某申请执行。

“看来这个案子还得拆心墙。”再次上门时,法官没提案子,先拉着何某唠起了家常:“老哥,你俩做了三十年邻居,都有过互相帮助的时候,这些情分不能丢啊。”见何某脸色缓和了些,又指着通道说:“高家把院子垫高确实没跟你商量,影响了你家排水,是他的不是;但你把路堵死,也不合规矩不是?”

听到承办法官推心置腹的话语,何某脸色缓和了许多。承办法官与村委会干部一起帮两家把通道边界划清楚,并约定排水渠由双方各自维护。最终,何某与高某达成了和解协议。

法官说,从第一次上门勘验现场,到第二次拆障通路,再到第三次回访和解,法是底线,情是纽带,只有把这两样捏合好了,矛盾才能真的化解在基层。
 

相邻权纠纷一直是基层人民法庭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我们在办案中不仅要考虑法理,还要兼顾人情、风俗、习惯、历史,才能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相统一。

“立审执一体化”也不是简单的流程合并,立案时要想着执行的顺畅,审判时要念着邻里的和睦,执行时要顾着以后的相处。只有一次次不厌其烦的释法析理,一次次耐心调解沟通,才能让司法的“南风”吹进老百姓的心田。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