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不全维权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自贸区巡回法庭上门回访,商户直言“解渴”
2025-08-29 15:53:13 来源:中国长安网
反腐资讯网讯:近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垦区人民法院自贸区巡回法庭在案件审理中注意到,辖区内个体工商户涉诉纠纷显著增加,普遍存在法律意识薄弱、证据管理欠缺、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现实瓶颈。
为切实帮助商户补齐经营短板、提升法律防护能力,自贸区巡回法庭法官主动开展判后回访,上门为涉案商户量身定制“法律良方”,致力从根源纾困解难。
经营短板是导致诉讼频发的主要诱因。法官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当前个体工商户面临的三大风险环节。
合同签订太随意。许多商户在合同签订方面较为随意,大量纠纷源自口头协议、内容模糊的简易文本或微信聊天记录,核心条款如货物规格、质量标准、交付时间、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等未作明确约定,为日后争议埋下隐患。例如某汽修商户因仅凭口头约定订货,在面对产品质量争议时因缺乏书面证据而陷入被动,最终承担不必要的损失。
证据留存不齐全。证据管理亦存在明显疏漏,日常交易中规范签收单据、付款凭证和沟通记录保存不全,导致维权举证困难。相比之下,某建材商户因完整保留了微信订货交流、变更要求和转账记录,在诉讼中有效维护了自身权益。
法律意识待提升。部分经营者法律意识仍有待加强,或过于依赖“熟人交易”,或怀有“事后协商”的侥幸心理,未能把握纠纷初期的化解时机,致使小问题升级为复杂诉讼,甚至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最终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自贸区法庭法官在近期回访中,针对当前常见经营风险,向个体商户提出三项清晰实用的防范建议,助力商户稳健经营。
法官强调,“契约化”经营是基石。特别是对大额或长期交易,务必签订权责明确、条款完备的书面合同,这是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关键凭证。
“痕迹化”管理同样不可或缺。法官建议,商户需在日常经营中注意保留痕迹,例如规范签收流程、主动索要票据、妥善保存付款凭证及重要沟通记录。这些细节往往是维权时的有力证据。
更重要的是树立“主动化”防范意识。法官提醒,一旦经营中遇到困惑或出现纠纷苗头,应尽早咨询专业法律意见,将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避免更大损失。
自贸区巡回法庭通过判后回访机制,实现了从单纯办案向参与社会治理、源头化解矛盾的职能延伸。法官不仅恪守裁判职责,更主动帮助个体工商户等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市场主体弥补法律意识短板,提升规范经营水平,从而切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次深入的回访,有时胜过十次被动的审判。法庭借由司法职能的主动延伸,将法律服务精准输送到经营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受访商户普遍反映,法官所指出的问题切中要害,所提建议操作性强,有效解答了长期困扰经营的疑虑,对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大有助益。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 李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