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管《反腐资讯》内参官方网站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深度关注丨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2025-09-24 08:09:13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纪委网站

导读: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反腐资讯网讯: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透过连续八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问候,可以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情厚望。这些殷殷关切、深深期望,蕴含着温暖和力量,激励大家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关心——

总书记亲自推动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为农民设立的一个节日。

从2018年起,八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向广大农民群众和“三农”工作者送上节日祝贺。字里行间,不仅饱含习近平总书记对亿万农民群众的真挚关心和深厚情谊,更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研究决定的,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犹记得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飞抵东北,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走进大田,察看秋收。如今,建三江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丰收在望。稻海鎏金、稻菽飘香,七星农场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来看望我们时,曾感慨北大荒发生的沧桑巨变,称赞这里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了不起。”七星农场有关负责同志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寄予厚望,这片土地一定要对得起这份期望。”

丰收是办好丰收节的底气。针对今年水稻成熟提早的情况,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提前谋划,按照“三分法”规划进度,前期对域内计划种植面积的40%采取分段收获,在水稻蜡熟后开展割晒、拾禾作业,将田间收获损失率控制在1.5%。同时,充分利用天然晒场的优势,让水稻在收获后尽快达到安全水分,预计可使粮食提前15天上市,减损与增效并举,为今年粮食再次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纪委监委派出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纪检监察工委也提早着手,将监督“探头”延伸到田间地头。各个监督小分队紧盯秋粮收割、销售、收购、存储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和涉粮职能部门履职情况。

秋分日,丰收时。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中华大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自己的节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今年,全国各地继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丰收节打造成为展示“三农”向好的“大平台”、促进城乡消费的“大卖场”、弘扬农耕文化的“主阵地”,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信心——

总书记的节日问候让广大农民信心倍增,再苦再累也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我们克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实现夏粮稳产、早稻增产,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在“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问候中,习近平总书记依然关注粮食、心系丰收。

粮食,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头连着国家安全。

丰收来之不易。夏粮生产克服了局部地区较重的旱情、洪涝等影响,实现稳产丰收,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实现增产,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秋粮更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各地区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应对不利天气,有力有效防灾减灾救灾,秋粮长势总体正常,有望再获丰收,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成绩来之不易。经过不懈努力,“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就: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成色更足;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农村发展活力不断焕发。

金灿灿的麦穗、沉甸甸的瓜果、绿油油的蔬菜……每逢丰收节,田间地头的收获,都被赋予念兹在兹的牵挂和饱含真情的重托。全国各地用实实在在的成果礼赞丰收,让农民群众拥有更多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连续八年的节日问候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这些深情问候,让亿万农民和“三农”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全国十佳农民”孙民是吉林省榆树市的种粮大户,也是公认的致富带头人。这几天,孙民忙得不亦乐乎,稻田里迎来水稻和龙虾的“双丰收”。孙民告诉记者,“收到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日问候,让我们农民信心倍增。哪怕苦点累点,我们也要尽自己的力量,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不仅是孙民的合作社喜获丰收,从农业测产情况看,今年榆树市农业大丰收已成定局,粮食产量有望突破65亿斤。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榆树市坚持以创办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稳步推进优良品种研发推广和农业科技融合发展,全力筑牢粮食增产坚实基础。同时,还开展水稻航化作业71.65万亩,实施“一喷多促”165万亩,有效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仅“一喷多促”一项,年提高粮食产量可达1.6亿余斤。

“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粮食丰收的密码就蕴藏其中。而这些也都是纪检监察机关发挥‘监督的再监督’作用,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开展监督保障的重点。”榆树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孙健鹏告诉记者,榆树市纪委监委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开展政治监督,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督促农业部门牵头抓总,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秋收指导、保障、安全等工作,共同绘就丰收画卷。

决心——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乡村全面振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努力奋斗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问候中所言,“三农”领域的成就,是全党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农民和农业战线工作者辛勤劳作的结果。多年来,大家备受鼓舞,把汗水挥洒在田间地头,把决心书写在沃野之上,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饱含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乡村发展更加美好的殷切期望。山东是农业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十分关心,每到山东都必看“三农”、必讲“三农”。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高度重视,持续加力、强化保障,农业农村主要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因为乡村振兴,烟台市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这个位于胶东半岛的小山村,吸引了全国目光。2019年,大户陈家村被列入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12个村庄;2024年,被带动的村庄村集体年增收200余万元,“一村富”带动了“一片富”。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也落户大户陈家村。围绕“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主题,这里举办了城乡群众庆祝丰收联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就展示等一系列重点活动。

“唯有奋斗,险阻才能化为坦途;唯有实干,愿景才能成为现实。”在全国主场活动的沿途解说中,不仅有鼓舞干劲的动员,还有不少廉洁元素。“清风为伴产业兴”“真心为民清廉做事”等话语,声声入耳,与丰收节氛围融为一体。

乡村振兴离不开好作风。招远市纪委监委以有力有效监督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招远市建设数字乡村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让村级权力运行清晰透明可追溯,通过织密“数字+监督”网络,深化基层巡察,打通服务群众和权力监督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清廉根基。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将促消费作为重头戏,持续组织开展金秋消费季活动,再次传递出农业丰产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的积极信号。广大农民群众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