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管《反腐资讯》内参官方网站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司法前沿 > 正文

调解有温度、普法接地气、帮扶心贴心!
2025-07-22 16:19:14       来源:甘肃省司法厅

导读:在阡陌纵横的田野间,在家长里短的烟火气里,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司法局南岔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神经末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法治精神融入乡村肌理,在矛盾纠纷化解、普法宣传、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领域走出了一条富有乡土特色的法治之路。

反腐资讯网讯:在阡陌纵横的田野间,在家长里短的烟火气里,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司法局南岔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神经末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法治精神融入乡村肌理,在矛盾纠纷化解、普法宣传、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领域走出了一条富有乡土特色的法治之路。
矛盾化解在基层从“小事不出村”到“解法更暖心”

 

今年6月,瓜州县南岔镇某村的农田里,一起因浇水不慎淹没邻地种植作物的纠纷骤然升温,村民间为赔偿责任争执不下。南岔司法所接到消息后,为避免矛盾升级,迅速联动派出所、村干部赶到现场,经过多次“背对背调解”,用“情理”劝解。最终在村委会见证下,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一场矛盾纠纷终于化解。
 


 

“农村矛盾看似小事,但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祸。”这是司法所长常挂嘴边的话。针对农村多发的土地、婚姻、赡养等纠纷,南岔司法所总结出“四诊法”:定期“坐诊”接待来访、主动“出诊”排查隐患、集中“会诊”攻坚难题、定期“复诊”跟踪回访。截至目前,已联合调处矛盾纠纷22起。
 

普法宣传接地气法治种子撒向沃土
 

“王大婶,您儿子在外打工要签劳动合同啊!”近日,南岔镇戏剧公演期间热闹非凡,南岔司法所设立的“法治摊位”前人头攒动。司法所工作人员正在用方言讲解劳动合同法要点,发放印有法律知识的围裙、扇子、手提袋,这种接地气的普法方式深受中老年群众的喜爱。
 


 

针对农村普法难点,南岔司法所打造“订单式”宣传,根据农时季节调整内容:春耕时讲土地流转,年末聚焦农民工讨薪。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集中普法活动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5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100余人次,受教育人数达4000余人次,有效增强了村民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为营造良好的法治乡村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矫正帮扶显温度严管厚爱重塑新生
 

在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监管中,司法所工作人员发现社区矫正对象赵某情绪低迷、思想反复,便为其量身定制矫正方案,通过“一对一”的法治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其重拾生活的信心。如今,赵某不仅成为镇里农业方面的“致富能手”,更是主动投身普法宣传和公益服务。
 


 

“矫正不是冷冰冰的监管,而是帮助迷失者找回人生坐标。”司法所工作人员如是说。南岔司法所通过建立“司法所+家庭+村委会”三级帮教网络,形成多方参与的立体化帮扶格局,同时,积极协调民政、人社等部门,通过技能培训、岗位推荐、心理疏导等方式,提升矫正质效,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生活。
 

普法强基增实效打造乡村振兴法治生力军
 

“老张,咱们调解纠纷要依法依规,您看,人民调解法是这么规定的……”人民调解员的培训会上,司法所工作人员悉心传授调解技巧。为打造“带不走的法律服务队”,南岔司法所通过“老带新”模式,不定期邀请资深调解员与“法律明白人”进行经验分享,系统提升人民调解员纠纷处理水平。
 

针对队伍专业化短板,南岔司法所推出“点单式”培训,邀请法官、专业律师进行授课,重点培训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与农村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已培养“法律明白人”89名、人民调解员60名,这支扎根乡土的法治生力军,正在成为乡村振兴坚实的法治基石。

 


 

在南岔镇的乡土大地上,法治的根系正深深扎进百姓心田。南岔司法所以“枫桥经验”为纽带,用有温度的调解、接地气的普法、心贴心的帮扶,让法治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邻里和解的笑容、田间地头的共识、乡村振兴的底气。这些看似微小的坚守,恰是基层法治最生动的注脚。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