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管《反腐资讯》内参官方网站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司法前沿 > 正文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2025-08-13 15:42:0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导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强调“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

反腐资讯网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强调“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全会指出,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如何理解把握风腐同查同治的科学内涵?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根同源、相互交织,在现阶段有哪些突出表现,为何强调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有哪些有效路径和方法?我们特邀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交流。

风腐同查同治彰显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如何理解把握风腐同查同治的科学内涵?

焦绪奎: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虽然表现形式各异、危害程度不同,但实则互为表里、同根同源,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对于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以辩证思维认识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转化、互为表里的逻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正之风滋生掩藏腐败,腐败行为助长加剧不正之风、甚至催生新的作风问题。”从风腐问题产生的根源看,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均发端于理想信念动摇、党性原则弱化、纪律底线失守。从风腐问题的演变规律看,很多党员干部的腐化变质都肇始于看似不起眼的一杯酒、一顿饭、一张卡等作风问题,在“小事小节”上撕开口子,一步步演化为严重的违法犯罪。这就要求必须准确把握风腐一体的辩证关系,增强纠风查腐同步推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阻断风腐演变转化的链条。

以系统观念把握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上常抓不懈。”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滋生、助长的复杂关系表明,纠风、查腐决不能割裂开来,只纠风不查腐,就难以形成强大震慑,作风问题也难以根绝;只查腐不纠风,任由不正之风滋生蔓延,腐败治理成果就无法持续巩固。这就要求必须把风腐同查同治理念贯穿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全过程,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周勤:严惩风腐交织问题、铲除风腐共性根源,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路径,也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

体现了问题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内在联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是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必然要求对作风和腐败问题整体把握、一体治理,风腐同查同治正是基于风腐交织现状作出的科学判断,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

体现了辩证思维。当前,“四风”虽然在面上有所收敛,但并没有绝迹,而且出现了隐形变异,针对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表现,必须深刻把握由风及腐、从量变到质变的特点规律,科学辩证靶向纠治。事实证明,零敲碎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深化风腐同查同治,既“由风查腐”循线深挖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问题;又“以腐看风”举一反三,跳出个案看部门和地方的干部作风、政治生态,最终在同向发力、双向突破中斩断风腐勾连的链条。

体现了系统观念。将风腐同查同治理念贯穿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全过程,“惩治防”一体推进、贯通融合,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既清理“蓝藻”,又铲除“淤泥”。同时,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监督,通过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同题共答、凝聚合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根同源、相互交织,在现阶段有哪些突出表现,为何强调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周勤:从监督办案实践来看,作风问题与腐败行为相互交织现象较为突出。有的心存侥幸、目无法纪,从违规接受宴请、收受礼品礼金开始,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有的政商勾连、甘被围猎,精心编织“关系网”、搞“小圈子”,以人情往来之名行权钱交易之实;有的花样翻新、以风盖腐,比如躲进私人会所、企业食堂、偏远农家乐等场所吃喝,推杯换盏间达成利益输送。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是贯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方针方略的必然要求。风腐同查能够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效应,通过严查“四风”和背后腐败问题,持续深挖“案中案”“关联案”,真正做到纠“风”不漏“腐”、反“腐”不漏“风”,释放一刻不松、一查到底的强烈信号;风腐同治则能巩固“不能腐”的制度约束,从作风问题中剖析腐败诱因,从腐败案件中透视作风问题,因病开方、对症下药,构建严管严治长效机制,扎牢“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同时,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常念“紧箍咒”、常敲“警示钟”、常打“预防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体现了对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交织性、同源性的深刻把握,其要义就是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坚决斩断风腐勾连的链条。腐蚀和反腐蚀斗争长期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有利于打通制约正风肃纪反腐的堵点淤点难点,通过把作风整饬、案件查办和以案促改促治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

陈培生:从一些案件中可以看到,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在权力运行轨迹中相互渗透,形成了风腐一体的复杂生态。一方面,很多作风问题背后都有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比如,一杯酒、一顿饭的背后往往藏着请托办事的心思,一次看似寻常的“人情往来”或许暗含着“投桃报李”的交易。另一方面,许多腐败案件中同样存在作风问题。比如,通过分析被审查调查人的行为轨迹可以发现,其腐败行为往往附带着违规吃喝、追求奢靡等作风问题。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是基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的精准判断。在不同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同,我们党始终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具体到当前,风腐交织特征明显,已经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推进反腐败斗争的专门力量,必须深刻领悟党中央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将风腐同查同治作为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思路举措正风肃纪、反腐惩恶,不断提升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治理效能。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是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的重要举措。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必须强化对风腐同根同源的规律性认识,准确把握风腐一体、风腐交织的阶段性特征,把纠“四风”和反腐败贯通起来,在整饬作风、惩治腐败上同向发力、双向突破,坚决斩断风腐交织利益链,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有哪些有效路径和方法?

陈培生: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既要以系统思维将作风建设与反对腐败贯通协同,阻断风腐演变路径;又要精准施策,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风腐交织现象打出“组合拳”;更要拓展治理路径,进一步提升风腐同查同治效能。

系统施治,织密风腐同查同治“协同网”。风腐同查同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强化借力借势,实现风腐同查同治全过程联动、全方位协同。推动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的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找准风腐交织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深层次原因,采取针对性举措,有效修复地域性行业性系统性不良生态,实现从查处个案向解决共性问题拓展。

靶向发力,精准识别风腐交织“风险点”。哪些不正之风与腐败关系最为紧密,哪些作风问题最易演变为腐败,风腐同查同治就要往哪里发力。实践中,要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领域,以及“三公”经费使用、节日期间作风建设等关键环节,梳理“四风”问题与腐败问题相互转化的具体表现,强化日常监督,阻断风腐演变。

守正创新,拓宽风腐同查同治“新路径”。近年来,一些不正之风由明转暗、改头换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表现,必须不断升级打法、创新举措,让风腐问题无所遁形。“由风查腐”循线深挖,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入手、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在普遍性、反复性、顽固性问题中找发力点、找切口,对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深查一步、细究一层。比如,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民惠农补贴发放、工程项目建设等群众关注度高、问题易发多发领域,设置监督模型,把准由风及腐利益链。“由腐纠风”双向突破,紧扣风腐一体拓案源,注重从腐败案件中深入分析作风“活情况”、新动向,不断压缩风腐问题滋生的空间。比如,坚持凡查腐败案件必挖“四风”问题,在审查调查中将“四风”问题作为必谈必问内容,为所在地方、部门、行业的作风画像。

焦绪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腐同查同治的重要论述,既明确了战略方向,又提供了具体方法,为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实践中,要把“同”的理念、“查”的手段、“治”的效果贯穿工作全过程。

强化“同”的理念,构建责任贯通体系。理念要同转,坚决克服“唯大案论英雄”“避难就易”等错误思想和倾向,坚决防止“查腐不纠风”“查大不查小”等问题,做到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等重视、同步推进。责任要同担,探索将风腐同查同治纳入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重要内容,制定责任清单,明确目标任务,构建责任闭环。监督要同向,对内统筹信访举报、线索处置、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各环节,对外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专责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推动监督力量同向聚合、监督效能同频共振。

强化“查”的手段,打通双向突破路径。把准由风及腐的利益链,对违规吃喝、收受礼品礼金等“四风”问题,一律查清事实原由、问题性质、关联人员、利益关系,彻查背后是否存在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构建由腐纠风的工作链,对腐败案件暴露的“四风”问题,摸清涉案领域潜规则、政治生态污染源、制度监管漏洞、“四风”演变轨迹,做实以案查风、以案正风。打通风腐同查的数据链,健全风腐交织问题线索信息查询、数据联通、风险预警、整改跟踪的数字化体系,通过交叉比对、筛选分析,提高发现问题线索的精准度和穿透力,助推同步查处风腐问题。

强化“治”的效果,夯实标本兼治根基。做实以案促改促治,坚持个案剖析与类案分析相结合,既注重分析风腐一体典型个案暴露的廉政风险、监管漏洞,精准提出纪检监察建议;又深入总结风腐一体类案的发生规律、共性问题,针对性开展重点领域整治,铲除共性根源。强化纪律作风教育,深刻剖析典型案件,创新警示教育方式,健全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机制,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抓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着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充分释放风腐同查同治效能。

怎样把风腐同查同治理念要求贯穿案件查办、整改纠治、警示教育等各方面,不断放大正风肃纪反腐综合效应?

周勤:运用风腐同查同治理念,不断放大正风肃纪反腐综合效应要注意以下几点:

着力形成工作闭环。查办案件是起点,也是风腐同查同治理念落地的关键切入点,要强化关联思维,实施穿透式监督。从政治上审视违纪破法行为,在每一次谈话询问、每一次证据收集、每一次报告撰写中,深入分析涉案人员的行为动机、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一个地方或单位的政治生态,一并厘清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和单位、系统的病灶。让案件查办成为再监督、再检查的起点,发现反弹苗头立即纠偏,将风腐同查同治理念化为可感可行的工作闭环。

着力强化标本兼治。案件查结不是终点,推动问题整改、堵塞制度漏洞、强化源头治理才能释放更大价值。要坚持个案深治、类案同治,将作风问题整改与腐败问题治理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系统施策、标本兼治。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风腐问题,有针对性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完善制度机制、清除风险隐患、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压实党委主体责任与“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构建“党委领导、纪委协助、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提升主动预防的治理效能,为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保障。

着力释放叠加效能。用好风腐一体典型案例“活教材”,面向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构建案例通报、文化浸润、家庭助廉等多元教育模式,用身边涉案人员如何从一顿饭、一张卡、一次旅游等“小节”失守,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蜕变轨迹警示身边人,揭示“四风”与腐败同根同源的本质、由风及腐的危害,触动灵魂、发人深省。在强化“不敢腐”震慑的同时,注重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激浊扬清、固本培元,加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力度,让廉荣贪耻的价值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为行。

焦绪奎:践行风腐同查同治理念的关键是坚持系统思维,从“点上工作”看到“面上关联”,从“当下处置”想到“长远治理”,推动办案、治理、监督、教育形成有效闭环,更好发挥正风肃纪反腐综合效应。

在案件查办上注重延伸拓展。一方面,注重以案挖案,在查清涉案对象本人问题的同时,聚焦权力运行链、资金链、责任链等,循链深挖与案件相关联的违纪违法问题,推动案件查办“双向延伸、链式突破”。另一方面,深挖问题根源,从案件查办一开始就统筹考虑以案促改促治,既深刻剖析涉案对象本人理想信念滑坡、纪律意识淡漠等主观原因,更精准研判案件暴露的制度漏洞、监督盲区和责任缺失,针对性提出治理建议。通过个案查办延伸拓展,既为后续整改纠治、警示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又为做实日常监督、精准发现问题提供靶向指引。

在整改纠治上坚持综合施策。对案件个性问题实行“一案一整改”,建立“即时纠错—流程复盘—责任倒查”机制,强化对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扛牢责任,确保不走过场。对共性突出问题适时开展系统治理,督促主管部门强化监督管理、促进行业治理,实现“查办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效果。注重将整改纠治与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优化生态紧密结合,进一步健全“四责协同”机制,着力破解制度空转、执行不力问题,推动整改从“解决一个问题”向“完善一套制度”跃升,激活以案促改促治的深层效应。

在警示教育上强化正本清源。坚持警示教育与案件查办、整改纠治有机协同,“查改治”一体贯通,让警示教育既触及干部灵魂,更推动系统治理。立足案件查办的“全景扫描”,把警示教育变成深挖根源的“集体会诊”,不仅通报违纪违法事实,更通过“一案一剖析”梳理案件背后的思想病灶、行业通病,让党员干部既看到“个案之害”,更认清“系统之弊”。推动警示教育与整改纠治同频共振,把“敲警钟”与“划红线”“明方向”结合起来,不仅讲清“不能做什么”,更要杜绝整改“一阵风”,通过完善制度、常态监督形成长效约束。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