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进"执行难":湖北宣恩法院以改革破解司法"最后一公里"困局
2025-11-15 06:56:24 来源:中国长安网
“没想到案件每一步进展都能实时收到通知,财产调查全程有监督员在场,这笔拖欠两年的货款终于到账了!”近日,拿到执行款的某企业负责人李先生难掩激动。这起涉企执行案件的顺利办结,正是湖北省宣恩县人民法院“阳光执行”改革试点成效的生动缩影。
2025年4月,宣恩县人民法院出台《开展阳光执行改革试点方案》,以“公开促公正,透明保廉洁”为核心目标,从机制构建、平台搭建、团队优化等多维度发力,系统性破解传统执行模式中信息不对称、程序不透明、当事人参与度不高等难题,让司法公正在“最后一公里”可见可感。
制度与科技双轮驱动,铺就阳光执行“快车道”

“以前跑法院好几趟都问不清案件进度,现在手机上就能查全程。”申请执行人王女士所说的便捷服务,源于宣恩法院搭建的多元化信息化公开平台。依托短信、微信、智慧执行APP、阳光执行小程序及官方网站专栏,法院将立案、查控、处置、分配、结案等全流程节点信息实时推送,当事人可随时了解进展、反馈诉求、提供线索。
为确保执行权规范运行,该院同步完善制度体系,制定《“推行阳光执行”改革试点创建方案》《执行公开操作指引》等文件,明确执行局、审判庭、审管办等部门权责及立审执衔接机制,从制度层面划定执行公开的内容与路径。在某民间借贷纠纷执行案中,被执行人以“财产已抵押”为由拖延履行,申请执行人通过阳光执行小程序提交线索后,网络查控团队依托信息化系统快速核实财产状况,事务处理团队同步将核查结果及后续处置计划反馈双方,仅用15天便完成财产拍卖与案款分配,全程留痕可溯。
团队优化+内外监督,筑牢公正执行“防火墙”

“现场调查有人大代表、律师全程见证,录音录像存档可查,我们对结果绝对放心。”在某房产强制清场执行现场,被执行人张某对执行过程的规范性表示认可。这一场景的实现,得益于宣恩法院构建的“内部监督+外部参与”双重制约机制。
内部层面,法院推动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分设网络查控、事务处理、执行实施、检查督促4个专业团队,按案件繁简机动调配力量,形成“类案集中、简案快办、难案精办”的运行模式。审管办与执行指挥中心建立联合通报机制,对节点进度实时跟踪、每日提醒、每周通报,定期召开例会复盘总结。
外部层面,组建由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律师组成的执行监督员团队,将其参与机制嵌入财产调查、强制清场等易引发异议的关键环节。在某涉工程欠款执行案中,监督员全程参与被执行人财产清点与评估,及时协调解决双方对财产价值的争议,避免了二次纠纷,案件执行效率较以往提升40%。
阳光赋能成效显著,司法公信持续提升

自改革试点以来,宣恩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211件,执结1403件,执行到位金额1.47亿元,实现执行信访案件“零发生”。首执案件执行完毕率、标的到位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省基层法院前列,期限内结案率始终保持100%,一系列数据彰显着“阳光执行”的实践成效。
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某企业与供应商的合同纠纷执行案曾陷入僵局,被执行人以“经营困难”为由消极履行,导致申请执行人资金链承压。法院通过阳光执行平台公开财产查控过程,邀请监督员参与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期履行协议,既保障了申请方合法权益,也为被执行企业留足经营空间。此案被中国法院网以《湖北宣恩:从“僵局”到“破局”,高效执行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题报道,成为阳光执行护航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
“执行过程的规范化、信息化与高效化,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司法公正。”参与执行观摩的人大代表的评价,道出了社会各界对改革的认可。试点以来,涉执行信访投诉量大幅下降,当事人满意度与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执行人员未出现一起因懈怠或违纪被查处的案例。

下一步,宣恩县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阳光执行”机制,完善制度规范、升级技术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分类施策推进执行公开常态化、标准化,以“阳光”之力持续破解“执行难”,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知、可及,为法治宣恩建设注入更强司法动能。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
频道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