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语清风 | 据义履方
2025-07-23 08:35:53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反腐资讯网讯:“据义履方”出自晋代皇甫谧《高士传·许由》,皇甫谧称赞许由:“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意思是:依据道义,遵循理法,不正规的席不坐,不合礼的饭不吃,形容一个人正直不苟。
心存道义、为人方正,自古即被视为一种君子品质。史料记载,隐士许由崇义尚道、品格端方,遵循义理,知进退、懂取舍,曾言:“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面对一大片茂盛树林,即便内心再怎么贪婪,也只能选择一根枝条来建窝筑巢;偃鼠面对滔滔大河,即便再怎么口渴难忍,也只能饱喝一肚水而知足。物欲无穷尽,如不持正守节,为利所役,便会掉入欲望的陷阱。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利之辨可判道德高下。“据义”就是在义利之间站对立场、做对选择。明代林云同任职浙江左布政使时,在玉金箔案中,首犯已判死刑,有人贿赂权臣夏言,转请巡抚寻求免死。见机获利的时机摆在眼前,林云同却正色道:“官可免,此囚不可出。”《吕氏春秋·慎行》中有云:“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一事当前,是虑义还是谋利,是衡量一个人品格高下的试金石。林云同抵制住了利益诱惑,坚持正义、恪守道义,讲大德、守大节,给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
心无私曲、身行方正,是为官者必备的政德操守。唐代柳宗元曾说,“守正为心,疾恶不惧。”一个人能坚守住正直端方之心,则不怕任何沉疴外邪。《清稗类钞》记载,清代刘统勋为官廉洁自律,分毫不取。一日,有人深夜叩门,他熟知来者意欲买官,便拒而不见。翌日清晨来到政事堂,他叫来昨夜造访之人,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虽老夫过失,亦可箴规。”寥寥数语,吓得买官者“嗫嚅而退”。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个人体内的方正之气充足,抵抗外界邪气的能力就会很强。不但自身不受邪气侵染,而且能震慑奸邪之徒。
“据义履方”是立身处世之道,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气节。史料记载,唐代韦贯之崇义重德、品行高洁,“自布衣至贵位,居室无改易。历重位二十年,苞苴宝玉,不敢到门”。与韦贯之相反,右仆射裴均其人“以财交权幸,任将相凡十余年,荒纵无法度”。他死后,其子曾带万匹细绢,请韦贯之写一篇吹捧裴均的墓志铭。韦贯之回答:“吾宁饿死,岂能为是哉!”如此铿锵之言,尽显刚正气节。如宋代大儒朱熹有言:“守正直而佩仁义”,即:为人要恪守正直之心,而且要奉行仁义的德行。韦贯之为人操履端方,凡事循义而行,其浩然正气青史流芳,至今传为美谈。
“据义履方”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要讲原则、守规矩,正确处理义与利、公与私、亲与清的关系。凡事坚守公平正义、遵循法律法规,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切实筑牢廉洁防线,不忘初心、坚守气节,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用好手中的权力、当好人民的公仆。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