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监督一线的报道丨引金融“活水” 育科创沃土
2025-08-03 08:45:3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反腐资讯网讯:在位于四川成都天府新区的布法罗机器人科技公司,一台台灰白相间的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整齐排列,工程师们正聚精会神地进行着最后的调试,公司生产运转井然有序。
不久前,这家业内领先的科技型企业,却一度因资金周转问题陷入发展困境。公司负责人范新华说,当时公司正处于研发成果商业化的关键阶段,但由于自身是新兴小微企业,缺乏符合银行传统抵押要求的资产,融资困难,企业发展一度陷入僵局。
就在范新华一筹莫展时,成都市纪委监委驻成都农商银行纪检监察组的一次走访调研,为企业带来转机。在详细了解企业诉求后,该纪检监察组督促农商银行相关部门、分支机构主动送服务上门,综合考量企业的科技属性、核心技术水平、研发创新能力、行业发展前景以及持续经营潜能等多个关键维度后,按程序进行审查、审批,并按照相关政策给企业提供低成本流动资金支持。
布法罗曾经经历的困境,也是许多科创型小微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部分小微企业特别是科创型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抵押物不足、融资渠道有限等原因,仍然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其中既有企业自身的因素,也有评估标准滞后、制度不健全等体制机制原因。”四川省纪委监委驻省委金融办纪检监察组组长左志强告诉记者,科创型小微企业的核心价值往往体现为专利、算法、数据等无形资产,缺乏统一、权威的评估标准。同时,由于科创型小微企业多处于初创或成长期,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精准风控,只能提高贷款门槛或依赖强担保,这进一步加大了科创企业的融资难度。
“最关键的症结在于银行不敢贷、不愿贷。”成都市纪委监委驻成都农商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张林告诉记者。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近年来,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特别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今年印发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从增加融资供给、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提高支持精准性等8个方面,提出23项工作措施。围绕融资支持政策落实,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强化政治监督,督促各级各部门全面摸排企业融资需求,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在省级层面,省纪委监委驻省委金融办纪检监察组聚焦“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推动建设全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该平台打通税务、社保、不动产、市场监管等部门100余个数据服务接口,为企业精准“画像”、融资增信奠定基础。同时,该纪检监察组推动省委金融办持续完善增信分险体系,充分发挥融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的增信、风险分担作用,支持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推动将更多科创担保业务纳入再担保分险体系,有效降低科创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
为充分发挥成都农商银行作为成都市属国有金融机构熟悉本地产业、密切联系企业等优势,成都市纪委监委驻成都农商银行纪检监察组持续开展调研走访、跟踪问效,根据收集的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授信审批流程不畅等实际问题,督促驻在单位和相关部门及时跟进解决。
“比如针对不敢贷、不愿贷问题,我们紧密结合分支机构普惠信贷业务实际情况,推动完善尽职免责管理办法等制度。”张林说,监督推动下,成都农商银行修订完善普惠信贷尽职免责管理办法,全面规范尽职免责各环节机制流程,提高分支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特点,督促相关业务部门采取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等措施,有效化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难问题,让助企纾困政策更好落地见效。
监督措施的持续发力,正逐步转化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助力。左志强介绍,通过督促省委金融办用好用足支持涉农及小微企业再贷款等政策,因地制宜挖掘信贷需求、扩大信贷投放,不断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同时抢抓降准降息等政策机遇,引导银行机构优化贷款定价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和中介费用,持续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据统计,截至6月末,该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2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2024年度下降44个基点。
“除融资外,企业还普遍存在技术成果转化难、市场对接不畅、人才引进困难等共性诉求。”左志强说,将督促驻在单位聚焦金融政策落地、金融产品创新推广、优化金融顾问服务等方面发力,推动金融资源更深融入科技创新全链条,助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发展。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