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管《反腐资讯》内参官方网站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投诉监督 > 正文

深化系统整治 构建办案治理监督教育有效闭环
2025-10-29 08:19:19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纪委网站

导读: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指导各地选择民生痛点难点因地制宜开展整治,让群众可感可及。四川省成都市纪委监委坚持系统思维,聚焦物业服务管理、建筑垃圾处置、集体“三资”产权交易、中介服务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开展系统整治,深挖侵害群众利益背后的作风和腐败问题,扎实推进以案促改促治,构建起办案、治理、监督、教育的有效闭环。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指导各地选择民生痛点难点因地制宜开展整治,让群众可感可及。四川省成都市纪委监委坚持系统思维,聚焦物业服务管理、建筑垃圾处置、集体“三资”产权交易、中介服务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开展系统整治,深挖侵害群众利益背后的作风和腐败问题,扎实推进以案促改促治,构建起办案、治理、监督、教育的有效闭环。

坚持统筹谋划,形成系统整治合力

系统整治涉及领域点多面广,需要统筹联动、协作配合、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成都市纪委监委把压实责任作为系统整治的关键,推动形成“党委主责、政府主抓、纪委监督、部门落实、群众评价”的工作格局。

一是党委带头扛起责任。市委、市政府主动扛起责任,由市委主要领导专题调度,分管市领导根据职责分工谋划部署专项工作,督促各行业系统扎实开展突出问题整治。市纪委监委综合运用明责、谈责、述责、评责工作法,压紧压实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责任,定期向市委报告工作进展,拧紧责任链条。

二是纪委靠前做好监督。市纪委监委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副书记专门抓、班子成员具体抓”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机动检查组,对群众反映强烈但交叉检查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或单位开展随机抽查,做好“监督的再监督”。在坚持“纪巡审”联动监督的基础上,整合财政、市场监管等专业力量开展督导,完善信息通报、定期会商、线索移交等机制,提升主动发现问题和快速核查能力。

三是部门履责抓好监管。市纪委监委牵头,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工作小组专责推动系统整治,明确任务分工与推进步骤。各职能部门将交叉检查作为履行部门落实责任的重要抓手,统筹行业力量,联合市、县、镇纪检监察组织,组建“纪检专干+业务骨干+财会(审计)专家”交叉检查组,聚焦中小学“校园餐”、公办养老机构资金使用等24个“小切口”,从属地“片区”延伸到行业“条线”,开展全覆盖检查。

突出办案引领,清除系统性腐败风险隐患

行业性、系统性突出问题多是“老大难”问题,成因复杂、积弊甚深,呈现出盘根错节的特征,非集中力量难以攻下。成都市纪委监委坚持以办案开路,通过深挖线索、数据赋能、集中攻坚等方式,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着重抓、深入查,坚决清除系统性腐败风险隐患。

一是着力查处典型问题。坚持以点破面、逐步深入,重点锁定群众反映强烈、权力集中、关联广泛的案件,着力从关键岗位、重点对象、行业系统三个维度切入,深挖典型案件背后的利益链条和行业乱象,系统剖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制度漏洞,为全域整治打开局面、明确靶向。如,市纪委监委以龙泉驿区某街道干部利用建筑渣土处置监管权以权谋私的问题线索为突破口,跟进排查出涉及城管、公安、交通执法、属地街道等的“靠渣土吃渣土”窝案,据此搭建出行业性腐败分析模型,推动全市开展建筑渣土管理突出问题系统整治。

二是循线深挖拓展案源。以查办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为突破口,紧盯关联行业、部门的“案中案”、窝案、串案,全面梳理权力运行关键环节,通过监督检查“找”、审查调查“挖”、信访举报“筛”、职能部门“移”、反腐败协调小组“交”等多种渠道,全方位拓宽问题线索来源。如,市纪委监委指导市、县两级派驻机构利用驻在单位资源和信息系统,嵌入监督模块,构建监督模型,将日常监督业务转化为数据比对规则,从驻在单位海量履职行权数据中搜寻比对发现异常,提高发现问题精准度的同时,深化事中监督、源头治理。

三是集中攻坚形成震慑。在压实责任上高位推进,实行主要领导下沉督导、班子成员包县包案负责;在办案资源上统筹调配,深化“室组地”联动,采取“1个监督检查室牵头、1个审查调查室支持、N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县(市、区)纪委监委参与”的联合监督办案模式,集中全员办案力量;在重点案件上强化协同,通过挂牌督办、指定管辖、提级办理等方式聚力攻坚,全力查办一批有影响力的案件,放大震慑效应。

深化举一反三,找准问题症结精准发力

案件背后往往暴露出一个地区或系统领域内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在办案过程中举一反三、拓展深化,查找问题源头,对症下药、清除病根。成都市纪委监委将个案查处与系统治理相结合,通过归纳总结案发动因、行权路径等方面的规律,总结形成类案查办指引,力争“查办一案、查清类案”,实现净化一片、治理一域的良好效果。

一是做好政治生态分析。将查当事人与查作风、查责任、查制度、查事、查权等“一案六查”贯穿案件查办始终,对案发地区、部门开展调研监督,注重从案件中发现集体决策、选人用人、执行落实、干部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问题,找准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精准施策推动问题整改。

二是写好纪检监察建议。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整治过程中,查办的案件移送审理后,专案组与联系监督检查室、相关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及时对接,通过专题调研、会商研讨、征求有关人员意见,以及与被建议单位沟通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和完善以案促改促治工作方案。如,在物业领域系统整治中,市纪委监委围绕物业管理政策制定、决策程序、审批监管等系统性、普遍性问题,向相关行业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履职提示函、工作建议等37份,督促加快实施全市物业领域信用评价等一系列改革。

三是提升警示教育针对性。将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作为警示教育“活教材”,从理想信念、责任、制度、风气、社交、家风等角度进行深刻剖析,针对“病根”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聚焦中介行业突出问题、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等,制作“案说规纪法”等微短剧184期,拍摄警示教育片,编写警示教育读本,不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做实促改促治,增强系统整治综合效应

查办案件不是目的,推动治理才是根本。成都市纪委监委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将系统整治成果转化为制度规范和发展实效,增强系统整治综合效应。

一是强化整改问效。构建整改情况全流程监督机制,针对整改落实、制度建设、警示教育等情况,由以案促改促治工作责任地区、单位开展自评后,相关联系监督检查室进行再次审核评估。评估完成后,联系监督检查室、案件承办室和党风政风监督室视情况采取查阅资料、一线督查等方式,对整改工作开展“回头看”,形成问题整改监督闭环。

二是推动建章立制。围绕权力运行、资金流动、选人用人等关键环节,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机制,从制度层面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问题反弹。如,经过全市物业管理领域系统整治,推动全面修订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和物业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评价办法等配套文件49项;经过国企领域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系统整治,督促市国资委制定完善国资国企系统政治建设、市属国有企业招标采购管理、集体研究把关企业重大事项工作指引等制度机制22项。

三是群众可感可及。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实实在在抓好群众身边具体事,推动系统整治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如,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持续深化基层产权“应进必进、阳光交易”改革,督促基层产权项目全部纳入成都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流转,累计完成资金类项目交易6.4万宗、交易规模127.5亿元,盘活城乡资产资源项目1.69万宗、交易规模396亿元,直接为集体增收2.2亿元,推动廉洁风险防控与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双促进双提升。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