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丨推动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更有活力
2025-10-18 08:23:2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纪委网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聚焦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问题,督促纠治整改,促进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纪委监委把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立足纪检监察机关职能职责,靶向纠治破坏营商环境的堵点难点淤点问题,推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搭建营商环境监督工作载体,“问题有人管、意见有人听、利益有人护”
灞桥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纺织城中队对辖区商户门头牌匾日常管理监督缺位、选择性执法;蓝田县电商办科长刘某违规经商办企业,开“影子公司”当“影子股东”;某企业反映监管执法单位入企检查频次过多……今年以来,根据企业(群众)投诉举报,西安市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一批党员干部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并选取8起典型案例公开通报曝光。
为着力解决营商环境监督工作缺少载体,容易泛化、虚化、弱化等问题,西安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研究出台《关于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建立“六个一”工作格局。“一平台”,开发上线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平台,让企业家感受到“问题有人管、意见有人听、利益有人护”;“一活动”,举办“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联千企(项目)”活动,搭建纪企沟通绿色通道;“一整治”,开展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对惠企利企政策落实、涉企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涉企监管执法事项进行全面系统梳理排查,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治理效能;“一节目”,联合媒体开设“监督护企”专栏节目,解读政策、解答诉求、回应关切,督促责任单位主动认领、限期整改,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一例会”,召开纪企座谈季度例会,向企业介绍有关情况,倾听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一专席”,督促12345热线设立“营商环境服务专席”,加快推进“接诉即办”改革,构建企业诉求“专席、专员、专班”服务体系。
“此前,我们通过召开纪企座谈会、分析研判12345热线涉企投诉工单、开展经营主体‘大走访’等方式,发现政策落实不到位、审批许可不作为、监管执法不规范、政商交往不廉洁等问题还部分存在,群众高度关注、反映强烈。”西安市纪委常委、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郑玉彰介绍,为此,市纪委监委开发上线“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平台”,广泛收集经营主体的所需所盼,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作风问题和腐败案件,推动解决企业困难诉求。
精心谋划,搭建平台。对接信息技术企业,精准确定12条投诉举报内容,明确投诉举报须知、受理范围、注意事项等,定制开发“营商环境监督二维码”小程序,广泛收集涉营商环境投诉举报问题。
加强宣传,形成声势。围绕在哪投诉、怎么操作、如何反馈等,制作平台使用指南短视频,在全市9条地铁线和3000辆公交车的2.6万台移动电视滚动播放。在全市各级政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企业聚集地、营商环境监测点等张贴投诉举报二维码海报,为4000个政务服务窗口设置“投诉举报公示牌”,提高平台的知晓率和关注度。
组织力量,精准处置。依照“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流程,对投诉举报问题逐件登记、及时分办、跟踪到底。属于涉纪涉腐问题的快查快办快结,严肃查处服务企业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冷硬横推等作风问题,以及政商勾结、权钱交易、吃拿卡要等腐败案件;对不涉及违纪违法问题,但属于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投诉举报,依托12345热线转相关部门处置,并由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跟踪督办、实行闭环管理。
平台自今年4月上线以来,共收到投诉举报1913件,经甄别研判后受理交办668件,其中由纪检监察机关调查核实151件,转职能部门处置并由纪检监察机关跟踪督办517件。
靶向纠治堵点难点淤点问题,推动形成常治长效机制
2024年12月,临潼区纪委监委在查办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某某吃拿卡要、损害企业利益问题线索中发现,赵某某私自联系辖区企业,要求对方从乡村振兴专项资金补贴中拿出10万元交给自己,用于偿还村务支出债务。最终,赵某某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向企业全额退款。该起案件的查办,既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也发挥了教育警示作用,有力遏制不良风气蔓延。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临潼区纪委监委坚持将长效机制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抓手,整治开展以来,推动完善多项机制制度。以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顽疾为例,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司法局规范涉企检查,提升政务透明度。目前,该区涉企行政检查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超28%,行政检查效能持续优化,频次显著压降,切实为企业减轻了负担。
一体推进监督、办案、整改、治理,方能有效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优化。
“我们通过对营商环境开展系统化监督,着力发现破坏营商环境的堵点难点淤点问题,对这类问题优先受理、优先处置、优先查处,深挖彻查服务企业中不担当不作为、懒政怠政、推诿扯皮、故意刁难等问题,严肃查处吃拿卡要、以权谋私、违规办事、利益输送等违纪违法行为。”西安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张友社介绍,针对查办的典型案件、监督检查发现的倾向性问题,采取发送纪检监察建议、提醒函、督办单、廉情抄告等方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个案剖析和类案分析,逐项、逐环节查找廉政风险点,健全制度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加强行业监管。同时,建立“提出建议—限期整改—常态监督—跟踪回访—结果运用”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整改落实到位,推动破解影响营商环境的“中梗阻”。
截至目前,全市共立案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39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75人,组织处理146人,移送检察机关36人,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37份,推动健全完善机制制度80项,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357个。
动态监测营商环境建设情况,携手共建亲清政商关系
“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督促整合涉企检查、简化审批流程、落实减税降费,深化‘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联千企(项目)’活动,严查重处吃拿卡要、形式主义、任性执法等问题。”近日,鄠邑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代主任段润在服务保障企业(项目)发展提升营商环境座谈会上表示。
段润所说的“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联千企(项目)”活动,即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不同业态、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的经营主体,建立1023个营商环境监测点,由纪检监察干部“一对一”常态化联系,动态监测营商环境建设情况,收集企业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督促职能部门抓好整改、优化服务、纾难解困。
精心谋划部署,科学选点定人。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市、区县、镇街”三级监测模式,协调发改、商务、科技、工信等部门全面筛选本领域承担重点项目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按照“体现地域特点、突出产业特色、统筹覆盖全域”的原则,确定营商环境监测点。同时,将276个市级重点项目、1077个区(县)级重点项目纳入监测范围,由市区(县)两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覆盖式包联,监督推动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完善监测指标,组织人员培训。按照“准确有效、易于监测、方便统计”的原则,设置政策落实、政务服务、要素保障、监管执法、政商交往、承诺兑现、重点项目建设等7项监测指标,分层级组织覆盖式培训,提高监测员队伍的思想认识和履职能力。
扎实开展监测,解决企业困难。督促监测员常态化走访所联系企业(项目),每月对监测数据进行梳理统计、汇总分析,精准发现营商环境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举一反三抓好整改。对企业反映的困难诉求,逐件编号、登记管理、录入台账,妥善推动解决,及时反馈答复。截至目前,共监测各类数据5972条,研判发现问题9类143个,收集并推动解决企业反映困难诉求164件、重点项目建设堵点卡点问题143个。
“我们立足纪检监察机关职责定位,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强化政治监督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干部队伍作风转变的重要抓手,通过持之以恒查问题、纠偏差、压责任、促治理,以有力监督为政策落实破障、为涉企服务清阻,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晓江说。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