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管《反腐资讯》内参官方网站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司法前沿 > 正文

正风反腐在身边·变化看得见丨“一滴水”折射大民生
2025-09-13 08:33:06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纪委网站

导读:初秋时节,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千亩经济林基地里绿意盎然,绿荫下一条条滴灌带蜿蜒向前,将滴滴清泉精准送到每一棵果树。这里是该县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5号调蓄水池项目的覆盖区,供水有了保障,村民们也吃上了“生态饭”。

反腐资讯网讯:初秋时节,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千亩经济林基地里绿意盎然,绿荫下一条条滴灌带蜿蜒向前,将滴滴清泉精准送到每一棵果树。这里是该县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5号调蓄水池项目的覆盖区,供水有了保障,村民们也吃上了“生态饭”。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结合展板听取了引洮供水工程情况汇报,当得知近600万群众从此告别苦咸水后,要求加强维护和管理,让这项工程在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效用。

甘肃省纪委监委结合实际,将农村供水领域突出问题作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重点整治项目,坚持问题整改与案件查办一体推进,严查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农村供水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水量稳、水质好、腰包鼓
——拓宽问题反映渠道,着力严惩“蝇贪蚁腐”

“现在很方便,随时都有水。”走进富民新村,村民蒲万林正忙着喂羊,只见他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流淌而出。面对走访的甘肃省古浪县纪委监委干部,他感慨道。

富民新村是在戈壁滩上建起来的生态移民区,群众用水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几年过去,新村水量稳定、水质变好了,设施农业和畜牧业也发展起来了,群众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此前,该县纪委监委接到群众反映,黄花滩移民点供水服务站原站长盛某某违规收受管理服务对象所送礼品礼金等问题,随即组织力量展开核查。通过实地走访群众,县纪委监委又查出盛某某等三人利用职务便利从事营利性活动,将按成本价购进的水表以市场价向群众售卖、从中赚取差价等问题。最终,盛某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过处分。

省纪委监委坚持把严惩供水领域“蝇贪蚁腐”作为工作抓手,加大对基层站所“一把手”和水管员的监督力度,从严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进一步拓宽问题线索渠道,在省纪委监委驻省水利厅纪检监察组监督推动下,省水利厅发布关于征集农村供水领域突出问题线索的公告。对征集到的问题线索,驻省水利厅纪检监察组实施集中攻、提级办、纵深查,对未办结的基层水管员吃拿卡要问题线索,深化“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加快案件查办进程。

有人管、管得好、用得久
——贯通监督聚合力,联动攻坚破难题

不久前,针对部分地区集中供水水质个别指标不达标等问题,省纪委监委驻省水利厅纪检监察组会同省水利厅,约谈庆阳、天水、陇南、定西、临夏等5个市州水务部门负责人和8个县区政府分管领导、水务部门负责人以及供水企业负责人。

“这次约谈非常及时、很有必要。我们以此次约谈为契机,扎实整改,改进作风,压实责任,确保各类供水问题全部清零,全力保障农村供水安全稳定。”被约谈后,某县水务局主要负责人表态。

省纪委监委坚持举一反三,小切口发力,紧盯农村供水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准施治,推动农村供水有人管、管得好、用得久。该省多部门联合印发农村供水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工程建设质量、资金使用监管、工程运行管护、供水服务保障等4个方面19项整治重点,确保整治走深走实。

同时,该省组建由省水利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等相关部门参加的整治工作组,并同步成立以省纪委监委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和省纪委监委联系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监督组,跟进监督、全程监督,推动整治取得实效。

工程建设质量是民生工程的生命线,甘肃省此次农村供水领域集中整治紧盯工程建设质量方面,重点排查设计标准是否达标、施工工艺是否规范、材料设备是否合格、验收程序是否严格等问题。省纪委监委压紧压实责任,既查参建单位各方责任,也溯行业监管责任,形成“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全周期质量追溯机制。

除了工程质量,资金安全也是整治重点关注的内容。省纪委监委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在资金使用监管方面仍有部分县区存在预算执行不严格、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资金被挪用、资金支付进度滞后、“拆东墙补西墙”等问题,部分项目资金没有纳入统管范畴,管理粗放。

针对存在的问题,省纪委监委督促建立“部门联审、第三方专业审计、集体研究会审”三位一体监管机制,全面开展资金使用评估,对资金投向、资金拨付、效益发挥、资产确权等方面开展系统性排查整治,全力堵塞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漏洞,保障农村供水领域资金、资产安全。

当下改、长久立、润民心
——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源头防范固长效

近期,甘肃省岷县纪委监委督促县水务局积极谋划,多方筹措,投资6.99亿元建设西部、南部、蒲麻3个水源保障工程,改变过去全县农村用水主要靠小水源供给的局面。

“小水源供水最大的问题是不稳定,冬季容易干枯,夏季容易浑浊。”岷县水务局局长石贵志介绍,我们积极谋划建设水源保障工程,全县计划完成投资5000万元,新建净水站1座,新建管网199.85公里,调蓄水池2座,改造老旧供水管网116.48公里,并网小水源工程65处,有力保障12.51万农村群众的用水需求。

建立长效机制是巩固整治成果的重要保障。省纪委监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系统查找机制建设的薄弱点、权力运行的风险点、监督管理的空白点,坚持从制度破题,聚焦行业性、系统性短板弱项、风险隐患,及时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推动整治成果持续巩固。省级层面,驻省水利厅纪检监察组指导省水利厅出台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管理标准、运营管护、监管责任、服务保障等制度体系;修订印发农村供水投诉问题处理办法,进一步健全群众诉求处置体系。省发改委围绕供水工程价格规范管理,印发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供水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推动各地健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着眼于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驻省水利厅纪检监察组坚持举一反三,针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运行管理存在的漏洞,督促省水利厅牵头印发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运行管理的指导意见,从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完善末级渠系水价形成机制、规范水费收缴和管理使用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水费收缴和管理机制。针对案件查办和日常监督中发现的相关单位基层水管所管理不规范和水管员监管教育不到位的问题,驻省水利厅纪检监察组督促相关单位进一步强化教育警示,防范廉政风险,健全工作机制,堵塞制度漏洞。

省水利厅紧扣“群众满意”导向,将水利惠民理念深度融入农村供水领域,研究制定农村供水投诉问题处理办法,畅通“信、访、电、网”问题举报渠道,最大限度推动问题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处置。定西市纪委监委督促市水务局深入开展水质提升行动,安装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加强农村饮水水质监管,进一步完善从水源、水厂到水龙头水质监测体系,确保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据统计,整治开展以来,甘肃全省各渠道反馈的饮水相关问题较去年同期下降20.2%,“源头活水”真正流进农村群众的心田。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