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做好“后半篇文章”
2025-07-10 09:20:24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常态化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实现从个案清除到系统整治再到全域治理的深化拓展,不断提升腐败治理效能。
强化警示震慑。违纪违法案例是最鲜活的教材,警示教育是最深刻的纪法课堂。坚持将“全周期管理”的理念融入警示教育,从案件查办一开始就同步谋划警示教育,建立全程跟踪机制,紧盯案件查办、忏悔访谈、案件移送等关键环节,找准切入点和落脚点,深挖案件背后的深层次症结、普遍性问题,做到既找准症结切中要害,又见人见事见思想。分层分类施教,根据不同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件的特点规律,用好地域相近、层级接近、行业相通、岗位类似的案例,分层分类、因材施教,以身边事、身边案、新发案为重点,综合运用学习警示教育读本、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方式,积极探索“互联网+”警示教育新模式,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警示教育网络,让警示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加强纪律教育。结合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来的普遍性、典型性、苗头性问题,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核心法规条款,以“案例+条例+警示”的形式强化释纪明纪,督促党员干部切实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严明纪律规矩,坚持经常性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纪律教育融入日常,与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相结合,与党性教育、廉洁文化教育等相贯通,深化内容、完善机制、丰富手段、优化载体,持续深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将纪律要求贯穿党员干部选育管用成长全过程,严肃处理违反党章党规党纪的行为,充分发挥纪律的教育引导和惩戒警示作用,真正把党的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起来,让党员干部从心底里把党规党纪当成高压线、警戒线。
深化系统施治。查办案件不是目的,推动治理才是根本。坚持查改治同谋划、同部署,扎实推进以个案促整改、以类案促治理,结合案件查办同步开展个案挖掘、类案分析,全面梳理同类案件特点和案发规律,找准普遍性、系统性、行业性廉洁风险点,加强廉洁风险预警,制定廉洁风险防范管理措施,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聚焦问题整改,全面收集案发单位在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类案分析,针对多发性、系统性、同质性问题开展行业系统整治,推动以案促改促治从个案整改、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提升延伸,放大以案促改促治的叠加效应。压实整改责任,加强对案发单位开展以案促改促治情况的指导,建立协同开展工作的防控机制,督促针对责任范围内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层层压实以案促改主体责任,聚焦查摆出的问题清单,不断完善整改措施、责任分工、整改时限和预期成果,举一反三推动源头治理,全力推进整改整治走深走实。强化跟踪问效,坚持闭环管理、全程督办,把整改整治情况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党委(党组)主办、纪委跟踪督办、限时评估、动态回访”机制,加强对案件剖析整改、完善制度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对整改落实情况全程跟踪问效,确保整改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靶向治理机制,深入查找案发单位在主体责任落实、日常监管、权力运行、纪律作风、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风险漏洞,认真查找案件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制度性漏洞,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提醒提示函等方式,督促案发领域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推进改革,实现阶段性整治和常态长效管理相统一。健全系统防治机制,坚持把个案查处与类案分析结合起来,深入分析同类案件背后深层次问题,梳理完善涉案行业部门规范性政策措施,全面深入查找普遍性、倾向性、长期性体制机制问题,推动案发单位所在的行业、领域开展系统性以案促改促治,推进深化改革、强化监管、源头治理,切实堵住监督盲点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败滋生蔓延的体制机制,合力解决行业性、系统性问题,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回访监督机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被监督单位之间的信息互通,及时掌握处理整改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案发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整改排查,对适时整改完成情况进行“回头看”,看整改目标是否完成、制度漏洞是否堵严、管理措施是否加强,对整改落实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问责,有效发挥提醒纠偏、源头治理的作用,推动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良好效果。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