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护航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5-11-08 08:21:4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以有力有效监督清除各类顽瘴痼疾,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坚实的纪律保障。
强化政治监督,从严纠治政绩观偏差扭曲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必须聚焦“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五统一、一开放”以制度统一为基础,以开放协同为引擎,既是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手术刀”,也是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转化为现实优势的“催化剂”。
近年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一盘棋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一些问题与挑战仍然存在:有的地方各自为政、画地为牢,为保护本地企业,大设隐性门槛;有的为招商引资,人为制造“政策洼地”,导致资源配置低效和重复建设。要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最紧迫的是要聚焦重点难点,下决心清除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
校正政绩观,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至关重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方面,着力纠治因政绩观偏差导致的政策执行走样、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以有力监督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召开全市开发园区警示教育大会,覆盖全市54家科级以上开发园区的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国有企业负责人。会上通报典型案例,并组织观看专题警示教育片。
“开发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也是承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扬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该市纪委监委聚焦开发园区这一重点领域,先后查处16起市管干部涉嫌职务犯罪的问题,重点整治招商引资急功近利、融资发债盲目失控、工程建设层层失守、扶持企业罔顾风险、国有资产失管脱管、违规借贷变相谋利等六方面乱象。
在严肃查办案件的同时,扬州市纪委监委深入剖析案件背后政绩观错位、管党治党责任缺位等深层次原因,做实做细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通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推动园区干部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清理不符合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的涉企优惠政策,以营商环境优化促进招商引资质量提升。
政绩观偏差的另一典型表现是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纪委监委在查办案件中发现,某国企负责人为追求个人政绩,未经充分论证盲目投资建设户外营地项目,最终仅建成少量样板间,投入资金全部损失。
“为追求短期‘政绩’,大搞‘形象工程’,不仅助长投机行为,更严重浪费公共资源,给地方发展带来沉重负担。”桂林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指出。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该市纪委监委坚持标本兼治,一方面督促案发单位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痕迹终身追溯、投资管理、项目必要性评估、项目公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制度机制,及时堵塞监管漏洞;另一方面在全市范围内对作秀造势搞形式主义、搞地方保护、“新官不理旧账”、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等乱象开展重点整治,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实行“一案双查”,加大典型案例通报力度,以铁规矩、硬杠杠校正政绩观。
聚焦关键领域,精准监督破除市场壁垒
护航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在于打通关键领域的“中梗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监督“探头”嵌入问题集中、矛盾突出的各项环节,通过重点整治破除隐性壁垒,为要素自由流动、市场公平统一清障开道。
招标投标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山东省青岛市纪委监委紧盯政府采购、中介机构管理、招标专家等重点方面,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治理,着力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
“我们围绕‘人、财、事’关键环节开展联动监督检查,目的是持续强化对招、投、开、评、定全过程的监督。”青岛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该市纪委监委将近年发现的重点问题纳入监督活页,细化“主体责任落实不力”“违规插手干预”两大类8项监督重点,推动主管部门开展整治。在此基础上,该市纪委监委加强“组组”协同监督、“室组地巡企校”联动监督,深化运用与审计、财会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开展监督检查6次,发现招投标程序、资金使用等问题53个。该市纪委监委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构建多维度数据模型,精准发现违纪违法线索,2025年以来,累计查处该领域问题159起,立案151人,处分119人,为规范市场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政府采购市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长期以来,不合理最低价中标等现象,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导致“内卷式”竞争的恶性循环。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纪委监委聚焦规范市场秩序,重点整治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等问题,加强对中标结果的公平性审查,完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同时,推进招标投标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职能部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明确围标串标、虚假投标等20类纳入“黑名单”的情形,视情给予取消投标资格、禁入本地投标市场等惩戒措施。
市场准入是民营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前提,必须清理整治市场准入壁垒,为各类企业营造公平的环境。前不久,河南省首轮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工作结果公布,南阳市在经营主体感受度、民营经济发展效能等7项一级指标方面表现突出。
“长期以来,前置条件多、变相审批等问题令部分经营主体望而却步,成为妨碍其平等进入市场的壁垒。”南阳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该市纪委监委将市场准入效能提升纳入重点监督治理事项,紧盯准入难、审批慢、隐性门槛多等现象,围绕清单公开机制、隐性壁垒整治、审批效能监测、规范中介服务等重点工作,构建专项督查、线索核查、回访调查“三查联动”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坚持风腐同查同治,严惩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积极回应企业诉求。
“自开展市场准入效能提升监督治理以来,我市中介服务、审批超时、材料重复提交等问题投诉量大幅下降,涉企违规收费实现动态清零,监督减免、降低涉企收费1932万元,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南阳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紧盯关键环节,通过全周期监督推动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以高质量监督保障市场公平有序、充满活力。
规范涉企执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规范涉企执法、优化营商环境,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针对长期困扰企业的“多头迎检”“重复检查”等问题,江苏省常熟市纪委监委将推动“综合查一次”改革作为监督重点,推动编制69项场景清单,实现跨科室、跨部门、跨层级联合执法,并在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7个监管领域建立“白名单”制度,实现精准监管与企业减负的有效平衡。
“通过‘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既规范了执法行为,又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1至8月,全市各类经营主体受检频次整体压降55%。
行政执法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粗暴执法等行为,是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南阳市纪委监委把整治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作为护航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有力抓手,全面推广“扫码入企”规范执法。在此基础上,严肃查处涉企行政执法领域不规范、不严格,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突出问题,受理问题线索65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0人,不断推动执法行为规范化。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各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打造营商环境“高地”。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纪委监委一方面推动相关部门控制成本,持续简化审批办理流程,不断完善审批方式,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制发督办函、纪检监察建议书、约谈提醒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实现217类证照的电子化。
干部作风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必须厘清政商交往边界,使党员干部在与企业家打交道过程中既大胆履职、担当作为,又守住底线、把好分寸。重庆市忠县纪委监委从管住“关键少数”入手,印发《忠县县管“一把手”履责提醒约谈制度(试行)》《加强对县管“一把手”监督的六项措施》等规定,将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项目推进等工作落实不力的纳入约谈情形,将与企业老板异常交往情形纳入监督重点,推动引导党员干部既积极作为,又心存敬畏。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纪委监委健全体制机制,完善请示报告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将与职权相关的特定关系人市场经营活动纳入每年个人事项报告;建立重点岗位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完善重点岗位人员定期轮岗制度,降低廉政风险。
“新征程上,我们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深化重点领域监督机制创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稳致远提供更加坚强的保障。”余杭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
频道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