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丨谋划新蓝图 开创新局面
2025-10-24 08:31:57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纪委网站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一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勇毅前行、开拓创新取得的新成就。全会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纲领性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到新时代的伟大变革,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
从“一五”到“十四五”,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棒接着一棒干、芝麻开花节节高,把中国式现代化一步一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一组组夺目数字、一项项创新成果、一个个历史成就,见证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经济发展质量更高。“十四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连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三个大台阶,从2020年的103.5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34.9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5.5%。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3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前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4年11月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正逐步向更高质量、更加平衡、更具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转变。
科技创新能力更强。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从2012年的第34位升至2025年的第10位。2024年中国基于专利合作条约申请的专利数量达70160件,比排名第二的美国和排名第三的日本分别多30%和45%。
协调发展成效斐然。新时代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落地落实。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牢牢端稳中国饭碗。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截至2024年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突破63%。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民生指标占到了7项,占到全部20项指标的三分之一还多,为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五年间,民生领域财政投入近百万亿元,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
实践不断证明,我们之所以能不断走向新的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关键时期、承前启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分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我国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五年的努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步走”战略安排的第一步。
“十五五”时期,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形势清、方向明。全会把握“十五五”时期基本定位和阶段性要求,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为推动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全会谋划了12项重大部署,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继续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是对已有实践的总结提炼,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引领。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坚持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从“一五”到“十四五”的发展历程证明,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应对风险挑战才有主心骨,中国号巨轮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才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五年规划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14亿多中国人一起奔赴可触可感的幸福生活。
坚持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只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在更高起点上,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激扬起广大人民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统筹发展和安全,才能筑牢应对风雨的强大底气。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五五”规划而奋斗。展望“十五五”,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