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
2025-07-09 09:14:4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特邀嘉宾
颜彦 云南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杨子霞 安徽省宁国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张文旭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新时代以来,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狠刹铺张浪费不良风气,取得哪些成效?铺张浪费之弊虽得到有效遏制但尚未根除,个别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问题仍有发生,主要有哪些表现?纪检监察机关如何立足职能职责深化纠“四风”,聚焦铺张浪费突出问题强化监督执纪?我们特邀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交流。
新时代以来,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狠刹铺张浪费不良风气,取得哪些成效?
颜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些重要论述为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见效,一系列法规制度相继制定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党政机关做好节约工作、防止浪费行为提供了依据和规范,今年又对条例作了修订,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各级各部门着力推进财政预算、差旅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方面改革,坚持从严从紧制定配套制度。在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方面,分别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在接待管理方面,出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国有企业商务招待管理规定》;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出台《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在会议活动方面,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在办公用房方面,出台《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等,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牢,为坚决遏制和根治铺张浪费的作风之弊提供了刚性约束。
张文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作风建设重要方面,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全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多管齐下,纠歪风与树新风并举,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取得显著成效。
崇廉尚俭良好氛围不断巩固。党中央坚持以制度为纲,从细处着眼,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主干、由各方面专门配套规章制度共同构建起反浪费制度体系,为遏制铺张浪费筑牢“防火墙”。规范公务接待标准,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优化公车使用管理,严控“车轮上的腐败”,倡导绿色办公,推行无纸化文件流转,精简会议活动……各项举措精准发力、协同推进,铺张浪费现象得到全方位治理,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在党政机关持续巩固、向全社会不断延伸。
党员干部节约意识日益增强。在思想引领与制度约束的双重驱动下,党员干部勤俭节约的意识与行动发生深刻转变,从自觉减少办公用品消耗、严守公务接待等标准要求,到主动投身节能降耗、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已经将勤俭节约变成自觉行动,从被动要求变为主动践行,养成了节约办事的良好习惯。
节约新风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变化。随着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工作深入推进,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一方面,通过精简文件会议、优化办事流程,机关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另一方面,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将节约下来的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民生领域,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惠及广大群众。进而,党政机关崇俭尚廉产生示范效应,带动社会风气持续向上向善,“攀比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强,党群关系更加紧密。
铺张浪费之弊虽得到有效遏制但尚未根除,个别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问题仍有发生,主要有哪些表现?
杨子霞: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尽管铺张浪费之弊得到有效遏制,但几类易发多发的问题仍需高度重视。
在公务活动中未能严格依规依纪依法、量入为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树得不牢,在公共经费的管理使用等方面缺乏严格的制度执行,公共资金使用、资产和资源配置等信息公开透明度不足。如,在公务接待中违反规定组织迎送活动,层层安排多人陪同,超标准安排工作餐;以考察调研等为名组织无实质工作内容、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相关费用由公款买单;长期未公开本单位“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等。
在工作推进中未能较好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统筹。对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使用疏于管理,不顾成本效益盲目追求表面政绩,造成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浪费。如,少数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注重表面光鲜而忽视民生需求,在缺乏科学论证情况下盲目上马项目,最终工程烂尾或建成即闲置,不仅造成公共资源严重浪费,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公信力。
在资源整合上未能切实做到因地制宜、提质增效。对本地实际情况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真实需求不掌握,在推进数字化应用、教育文化、旅游发展等领域的资源整合时,缺乏系统谋划和前瞻布局,导致资源整合效果不好,资源运作效率不高。如,个别地区和部门在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各类政务APP和信息系统重复开发、功能分散、数据割裂,不仅加重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操作负担,也影响了群众办事体验,造成平台闲置、资源浪费。
张文旭:经过不懈努力和持续整治,铺张浪费问题总体呈收敛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但一些积习尚未完全根除,在少数地区和单位以及个别党员干部身上时有发生,值得警惕。
隐性浪费潜滋暗长。随着监督力度加大,部分铺张浪费问题呈现出“隐蔽化”特点,给监督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如,将铺张浪费行为进行“包装”,以看似合理的名目掩盖浪费资财的实质;在经费支出上,通过拆分项目、虚列开支,将超标准采购费用混入正常办公科目;在公务活动中,重复制作内容相近的宣传物料,造成浪费等。这些行为披着“合规”外衣,模糊浪费与正常支出的界限。
政绩观偏差导致资源浪费。个别部门和党员干部尚未清除形式主义积弊,政绩观存在偏差,将工作重心错放在表面“声势”的营造上,将资源投入“面子工程”。如,举办活动时盲目追求规模排场,耗费人力物力,产生的实际效益却不佳;工作中重留痕、轻实效,过度强调形式上的规范和严谨,使得流程冗长烦琐,导致资源无端虚耗,背离了务实高效的工作宗旨。
资源配置利用率较低。一些单位在资源使用上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倾向,缺乏科学规划与统筹调配。有的单位以提升工作质效为名,办公设备采购盲目追求高端配置,购买不必要的设备、耗材,却忽视实际使用需求,导致资产闲置或低效率运转;有的场地资源利用缺乏统一管理,会议室、培训室等场所重复建设,且开放时间有限、共享机制缺失,造成空间与资金的双重浪费,未能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制度执行存在“打折扣”现象。尽管反浪费制度体系已较为完善,但部分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温差”。如,物资领用审批流于形式,导致办公用品随意取用、囤积浪费;水电等节能设备虽已配备,但日常巡护不到位,个别单位“长明灯”“长流水”等现象依然存在;用车管理不规范,存在公车私用、超范围使用等问题。
纪检监察机关如何立足职能职责深化纠“四风”,聚焦铺张浪费突出问题强化监督执纪?
张文旭: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能职责,加强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监督,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磅礴力量。
压实主体责任。错误决策是重大的浪费,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情况纳入政治监督重要内容,紧盯“关键少数”履职情况,严查政绩观错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问题。通过派驻监督、调研检查等方式,督促各级党委(党组)扛牢主体责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过紧日子要求落实到预算编制、项目审批、绩效考核全流程,把财政资源真正用在抓改革、促发展、干实事上。
织密精准监督网络。紧盯“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构建“大数据+常态监督”立体监督体系。依托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平台,对公务消费、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开展智能筛查,精准锁定异常资金流向、拆分报销等可疑线索。同时,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检查,深挖公款吃喝、超标准接待等问题,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从快查处,持续释放“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
强化制度刚性约束。监督推动地方和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制度执行,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加强日常财会监督。推动完善财务报销、资产配置、公务活动管理等制度,督促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严格审批超预算、超标准支出项目。强化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对搞变通、打折扣的严肃问责。
纠树并举弘扬时代新风正气。坚持纠树并举,将反对浪费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联合职能部门开展“光盘行动”“绿色办公”等活动,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价值导向。
颜彦:纪检监察机关要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整体谋划推进问题查处、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教育警示等全链条工作,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巡视巡察、监督检查等发现问题整改,狠刹铺张浪费歪风。
牵住主体责任“牛鼻子”。强化政治监督压力传导,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将过紧日子的政治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对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方面的审核审批、全程监管,坚决纠正只抓业务不抓风纪的倾向。强化系统思维,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群众监督等各项监督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铺张浪费行为的日常监督。
坚持“小切口”靶向施治。紧盯公务活动,确定监督主题,精准发力,持续纠治。当前,要深入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有关部署,聚焦违规建设、奢华装修楼堂馆所,以调研考察、教育培训、党建活动名义公款旅游等问题,强化监督治理,盯住办公用房、公务差旅、会议培训等相关制度,一项一项监督落实,推动过紧日子成为习惯。
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将以案促改促治作为重要抓手,强化个案剖析,从案件查办中深入分析作风“活情况”、新动向,密切关注公务活动浪费等问题,有的放矢进行整治。注重类案分析,督促职能部门针对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批、公务用车租赁、国有企业商务招待、考察调研陪同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完善制度机制,让反复发生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
探索运用大数据信息化赋能监督。推动职能部门衔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行公务差旅一体化管理,探索统一公函制度,实现日常公务活动电子化留痕,可追溯、可预警。深化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整合财政、税务、公安、交通等数据资源,搭建监督模型,借助数据汇集、碰撞比对、关联分析等手段,不断提高对违规公务接待、公车私用等行为监督的精准度和穿透力。
党政机关如何更好落实带头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抓好各项制度执行,建设节约型机关?
颜彦: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不是权宜之计、一时之需,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传递的是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定决心,弘扬的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抓各项制度落实过程中,党政机关应当走在前、作表率,让优良作风落地生根、化风成俗。
增强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夯实勤俭节约的思想根基。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融入干部日常教育和机关日常管理之中,积极培育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机关文化,在常学常新中将过紧日子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过紧日子,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是关键。领导干部要带头务实节俭开展公务活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资产,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在决策时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实际出发,力戒好高骛远、寅吃卯粮,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自觉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
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要切实加强科学管理,从严从简,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业,把该花的钱花好、该省的坚决省下来,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科学统筹财政资源,强化预算约束执行,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对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加强审批、监管,严控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支出报销审核,不搞变通、不开口子。加强政府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坚决防止低效无效投资。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提高能源、水、粮食、办公家具、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杜绝浪费行为。
杨子霞: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必须走在前、作表率,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以文化浸润强化思想认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每一名党员应坚守与传承的优秀品质。要加强学习教育,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论述,自觉从思想上绷紧过紧日子这根弦。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勤俭节约思想,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读书会、交流会、干部大讲堂等平台,推动党员干部加强思想交流,强化价值认同。要加强文化传播,通过公益广告、艺术化宣讲等形式传播节约理念,在厚植节约型机关文化氛围的同时,带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
以制度刚性约束筑牢作风堤坝。用制度硬约束保障过紧日子常态长效。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进一步拧紧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对条例规定的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细化要求,推动相关规定更严更实更具体,提升制度执行有效性。
本网编辑:袁小帅 审核:李琰玉